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熬糖

(2024-04-08 20:45:50)
标签:

熬糖

红薯

文火

武火

分类: 个人原创

    

   

  漫川是个盛产红薯的地方,特别同安猛柱山的红薯因其个儿大、匀称、细腻、粉多、香甜而闻名遐迩。

  我的家乡万福出产的红薯虽然不及猛柱山的红薯个大、粉多,但因含糖量高,味道鲜美,甘甜可口,营养丰富,补虚益气,健脾强肾,也备受人们的亲睐。

小时候,红薯是我们的主食。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红薯藤才翻过两遍,每顿口粮不够,父亲就拿起镢头到地里挖几蔸红薯回来掺饭那时红薯栽下地才三个月,还没有长足,只有小孩儿的拳头大小,红扑扑、粉嘟嘟,好像细长的纺锤吃起来只甜不面,但味道鲜美,吃了上顿我们还巴望着下顿。每次父亲到地里挖红薯的时候,我们姊妹几个老缠着父亲多挖几蔸,但父亲总是舍不得挖,每挖一棵都显得十分心痛。父亲说:娃呀,过日子要细水长流,不能有了一顿,没了敲米桶呀!七长上,八长下。七八月的红薯正长当顿够吃就对啦,那么,多可惜啊!

 霜降过后,红薯藤蔫了,红薯也不长了,就可以好不心痛地挖红薯了。家家户户挖回来的红薯堆积如山,我们再也不怕没有红薯吃啦!母亲让我们把个头大,没有破损的红薯择出来,藏到红薯窖里,留到青黄不接时度饥荒;把个头小,破损的红薯洗净、切成片,晒成红薯片、红薯干,蒸熟后晒成红薯妞儿、红薯条儿。

最难忘的是每年年关将至,母亲总要熬上一锅红薯糖,打发我们这些馋嘴猫,让我们度过一个个清贫但又十分快乐的新年。

熬红薯糖,需要提前长好麦芽,麦芽的作用主要是利水等到麦芽长到寸把长的时候,就可以熬红薯糖了。

熬红薯糖时,先把红薯洗净,再上锅用大火蒸熟,当然一定要蒸熟啰。蒸熟的红薯凉冷了,再成红薯泥(一定要捏成稀糊状)。把一钵绿油油的麦芽倒进碓窝舂成糊糊状,掺进红薯泥里。再找来干净的大木盆,木盆上好豆腐架子,把稀红薯泥舀瓢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粗布包袱里,拎起包袱的四个角儿,跟揉面似的,使劲儿揉搓,直到把红薯泥揉干水为止。所有的红薯泥都揉完,就可以熬红薯糖了。

 熬红薯糖关键在一个字上,怎么熬?熬多长时间?武火还是文火熬?都是有窍门儿的。熬红薯糖最费的是柴火,每次熬糖前,我们都要事先劈好大堆大堆的花栗树、栌木树等结木树柴。母亲先把大木盆中过滤的红薯水舀到大铁锅里,用武火烧开,让水不断地蒸发这是很费时间的,有时一大锅水需要四五个小时煎,才能熬出糖稀来。糖稀熬出来改用文火慢慢熬,火大了,熬出来的糖有糊味儿。时,灶上时刻离不开人,母亲就站在灶背后不时地用锅铲来回翻动,防止糖粘锅,烧成糖锅巴锅里咕咚咕咚煮着,冒出一个个米粒儿大小的泡泡。用筷子挑起来牵成一条长长的线,糖稀基本上熬成了。这时候,母亲总要舀一些糖稀,装进陶罐里,悄悄收起来。不然,让我们这些“馋嘴猫儿”看见了,就会偷偷地拿筷子或指头沾着吃。正月里来客了煮醪糟儿时,没有白糖,就加点儿糖稀。但红薯糖稀不甜,有时我看见母亲舀了几锅铲放进去,喝起来也只是有点甜味儿,但是我们一样喝得津津有味。

剩下的糖稀继续用文火慢慢熬着,用锅铲不停地来回翻动。咕咚、咕咚,糖稀好像憋着一口气,半天出不来,不时冒出一个个核桃大小的泡泡。这时候把握火候是关键,如果火太大,没人经管,气泡慢慢地,慢慢地胀大,若不及时褪火,气泡继续胀大,“嘭”的一声,气泡胀破了,就像变魔术一般,锅里啥都没有了,前功尽弃。因此,熬到这个份儿上,锅边时刻不敢离人,而且还要眼尖手快,手脚麻利。

如果熬过火了,熬出的糖吃起来会有一丝苦味儿;如果熬的太嫩了,熬出的糖粘性不好。熬到用筷子挑起来不再是一条线而是连成一大片时,红薯糖算熬了。大锅水终于熬成了半盆儿红褐色黏稠的糖块儿这时,母亲把早已用石磨磨碎的谷花炒面均匀铺到洋瓷盆底(免得糖粘住了盆底),把熬好的糖舀到盆里,让它慢慢冷却。待完全凉后,就变成了褐色糖块儿,硬硬的,铁砣似的,掰都掰不动

这时候,已经深更半夜了,我们姊妹几个早已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我们吵着要吃红薯糖,母亲只给我们每个人小块儿尝尝鲜,其余的都藏起来了

二十八,炒包花。等到腊月二十八晚上,家家户户噼里啪啦炒包谷花儿、炒黄豆、炒红薯条儿,我们这里叫“炸虼蚤”。“虼蚤”炸得越多,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红火。

包谷花炒好了,母亲往热锅里添些水,把盛着红薯糖的洋瓷盆坐在水中,生火让糖疙瘩慢慢融化。红薯糖全部融化了,平铺在案板上的包谷花也凉了,再把盆里融化的糖均匀倒在包谷花儿上。沾了糖的包谷花儿好像被磁铁吸住一般粘在一起。用手把沾了糖的包谷花儿捏在一起,拳头大小,圆圆的,绣球一般,放在案板上,簸箕里,凉冷了,包花儿就做成了。

正月里,晚辈们拜年了,母亲才把包花儿糖来待客,我们也能跟着大饱口福。大正月的,客人要走了,怎好让客人空手而归?母亲要么打发一双袜子,要么装几疙瘩包谷糖,也算是回礼吧!

又香又脆又甜的包花儿糖吃过后,满嘴余香,余味悠长。那个味儿呀,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于是我又天天望着过年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