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彩

(2022-05-26 20:55:50)
标签:

喝彩

祭龙

上梁

仪式

分类: 个人原创

   

姚才华

喝彩,原指人们在玩掷骰子时,呼喝作势,希望得彩。彩,骰子上的点数标记。后来引申为“高声叫好,称颂赞美”之意。自古以来,每逢建房上梁、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喜事,民间流行喝彩习俗,来祭拜神灵,祈福祛邪。山阳漫川一带,喝彩习俗尤以建房上梁、老人上山时最为盛行。 

 “上梁”是民间建房的一种习俗,也称“升梁”、“上大梁”,指的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顶那根主梁的仪式。俗话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

旧时建房,选择吉日吉时“上梁”是必不可少的大事。人们认为只有梁安得正、安得稳、安得热闹,才能家业兴旺。上梁当天,远远近近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要前来送礼或帮工,漫川一带称之为“送菜”。

“上梁”仪式必须选在吉日吉时举行。仪式开始前,东家先在八仙桌上摆好猪头、鸡、鱼三牲、长寿面、豆腐干等祭品,放好墨斗、曲尺、剪刀、镜等器具,点燃一盏七芯灯、一对蜡烛、三支香火,放置三个斟满美酒的酒杯。若是当日有属相相冲相克之人,仪式时要回避。主梁贴上大红福字,中间摆放一只筛子,寓意去除污秽。一副算盘,寓意招财进宝。一个五谷袋,寓意五谷丰登。一束万年青,寓意吉祥如意。主梁中间贴有“福星高照”或“万年宝盖”字样的横批。正厅立柱贴上“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大红对联。

一切准备停当,热闹非凡的 “上梁”喝彩仪式开始。仪式由东家主拜,木工师傅主持喝彩,所有亲朋好友参与围观助威。主持工匠每吆喝两句,众人都要高声附和:“好!”以烘托氛围。“喝彩”仪式结束后东家要燃放鞭炮,大人们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说说笑笑,祝贺东家平安吉祥、富贵长久、子孙满堂。孩子们在人缝里钻来钻去,打打闹闹,抢拾散落地上的炮仗,把整个“喝彩”仪式推向高潮。仪式结束后,主动便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宾主同欢,普天同庆,庆祝人生头等大事。

其实,“上梁”喝彩习俗古有之,且起源甚早。据考证,“上梁”喝彩习俗始于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普及到全国各地。最早的史料当属北魏时期温子升(495-547)的《阊阖门上梁祝文》,人们称之为“上梁文之母”。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鲁班经匠家镜》,对“立木上梁仪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详细记载了一篇八百字的上梁文。上梁文,其实就是现的喝彩词。喝彩词讲究句式对仗,语言生动,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语句多押韵,从头到尾都透着捧呵之情、祝福之意。

下面摘录一段现代“上梁”喝彩词,以飨读者:

天地开张,日吉时良。我问此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生在昆仑山上,长在卧龙山岗。大树长了数千年如对,小树长了树千年如双。八洞神仙从此过,眼观此木深丈长。特请东家做主梁,有请鲁班下天堂。此梁此梁,不同寻常,栋梁上,稳稳当当,红星高照,金碧辉煌。合家吉庆,人丁兴旺,老者长寿,寿比山岗;少者添喜,兰桂腾芳。仕者荣升,鹏鸟高翔;学者荣发,青云直上。万事如意,大吉大昌。

如果说庆生祝寿、建房上梁乃人生红喜事,那么高寿仙逝,驾鹤登仙实为人生白喜事。因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违背这些规律。红喜事人们要喝彩庆贺,白喜事也要举行喝彩仪式。

漫川一带,老人仙逝后,主动要请阴阳先看日子。上山(安葬)当天一大早,丧夫们要把灵柩从堂屋移到院子中,俗称“出灵”。上山前,要举行隆重喝彩仪式,俗称“祭龙”。时辰到了,丧夫们将灵柩绑在两根又粗又长的“龙杠”上,固定后,鸣炮开始祭龙。

祭龙时主持人手提酒壶,站在高板凳上,另一只手拎着大公鸡,将鸡冠掐出血滴在酒壶里,斟满酒开始祭龙。祭词如下:

“天机时良,正好出丧。开天天有八卦,开水水有波浪,开地地有五方,开人人有四相。我从孝家门前走,孝家赐我一壶酒,请我与他祭龙头。一杯酒祭龙头,后辈儿孙中诸侯(众和:好!);二杯酒祭龙尾,后辈儿孙穿朝衣(众和:好!);三杯酒祭龙腰,后辈儿孙穿紫袍(众和:好!);祭在左边出国老(众和:好!);祭在右边出皇娘( 众和:好!)八大金刚请抬起,一直抬到卧龙岗上去(众和:好!)

祭毕,丧夫们齐声喊“一二!”“起!”,将灵柩抬上肩动身向墓地进发。一时鞭炮齐鸣,锣鼓阵阵,唢呐声声,丧葬队伍前后绵延好几里。直到亡者入土为安,整个丧葬过程才宣告结束。

自古以来漫川人重情义,讲礼仪,素称礼仪之邦。不仅建房上梁、亡者上山时要举行“喝彩”仪式,就连庆寿庆生、玩龙灯、玩狮子“点光”都要举行盛大的“喝彩”仪式。这些仪式的喝彩词虽不同,但程序大同小异,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2018124

 

(作者通讯地址: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   联系方式:13991462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