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天津日报集团《新领军者》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戳中泪点的职场更团结
平时呆在“舒适圈”的我们奔波忙碌,只有在遇到偶然事件的时候我们才停一停,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人力资源从业者也往往从个人生活中和职场上的突变来预测员工的离职率,从而提早开展人才留任工作。因为我们清楚,再莫逆的职场关系,也敌不过身边朝夕相伴同事的失联消息给员工心灵深处带来的冲击。
撰文 | 董一鸣
平时呆在“舒适圈”的我们奔波忙碌,只有在遇到偶然事件的时候我们才停一停,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比如之前大火的节目《爸爸去哪儿》让很多人看完后后悔自己没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又比如最近发生的马航失联事件,笔者的一个朋友这样回忆他的一位在MH370
航班上的同事:“他就坐在靠门口的位置,出差前中午吃饭我们还在一起,这次出差了还问我捎什么东西,人却再也没回来”。思考了几天,这位朋友毅然决定辞去目前待遇优厚的高管职位,“解甲归田”陪伴两个孩子长大。只有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职场的气氛才会略显松弛,我们才会放下追不完的“死限”、撇开案头如山的工作,端起咖啡杯,回头审视平时被我们忽视的同事之间和睦之情和自身的终极追求。
不拿物质,我们靠什么凝聚?
每次遇到社会性群体事件之后即会有不少“理性的”职场人士立刻出来指出“应该如何”做或者讲一番道理,比如马航失联后有些人开始发布信息,说外资企业一般规定高管们不允许同时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云云。诚然,这看似“冰冷”的制度保障了企业的不间断运作,但是毕竟在紧急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最先要处理的,不是“应该”如何做,而是先要等待大家把悲伤的情绪安置,然后再去思考下一步的理性解决方案或者作出预案。
前些天笔者遇到一位互联网行业的CEO,他谈到自己企业发展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公司虽有了些盈利,但仍然处在创业阶段,需要寻找创新之路突破业务瓶颈。可他感觉员工们已经躺在功劳簿上开始享受了,每天准点下班,办公室加班的只有几位高管。“我希望员工仍然能像当初初创时那样有激情,能有主人翁意识”。随便走访了他们的几位员工,他们说这位有军人背景的老板“一般来说决策比较武断,说话不留情面让人有些害怕。其实接触起来又会觉得人挺好的,而且从来不炒人,但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看着老板每天忙忙碌碌的,大家挺想帮忙的,却总是有力气使不上的感觉”。这家企业的离职率倒是说明了问题,十几年做下来,目前服务超过3
年的只有不到10%的员工,大于50% 的员工入职不满一年。这位CEO
拒绝承认这是薪酬的问题导致的,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家互联网企业最先解决的应该是群体凝聚力的问题。关于这个课题之前已经有过很多研究,归根结底是研究有哪些因素让群体的成员愿意留下,而他们愿意留下的程度又有多深。这往往取决于领导方式、员工所知觉到的领导行为以及其角色投入、群体任务的一致性、成员之间的目标共同性、外来的威胁、信息沟通方式等等。虽然说高度凝聚力的团体不一定产生高绩效表现,但笔者的管理实践证明,没有凝聚力的团体肯定没法产生动力,而且会有颇多内耗,从而无法取得整个团队的好的绩效结果。此时如果能有一个戏剧性的突发事件发生,比如企业会被并购等等,员工们可能才会积极聚合。否则,企业必须先从内务抓起,理顺权责体系,请大家各归
其位各负其责。
心灵鸡汤帮不上什么忙
在高凝聚力团体中,各成员积极参与到组织活动中,群体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高,相互间的影响大。以“物理接触、明显讨论和集体运动”为标准判定的公共空间人际互动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公共空间,我们现在与他人的互动频率也在提高。而在职场内部,互动增加对于一些职场人士来说,会由于资源分配、责权利交叉、矩阵式汇报关系和项目时限安排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动等等变化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如果领导再跳出来苦口婆心地教诲“当面对问题的时候,你需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加积极地应对这个情况,我会永远支持你”这种鸡汤话的时候,很难在员工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你的态度和支持,以及真正的解决方案和解决不了下一步如何补救的措施。
笔者认识多年的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可谓一路荆棘。他的优点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阳光热情。但是致命的问题是不能逻辑地思考问题和总结规律,这在职场的初级中级阶段都使他遇到很多麻烦,而他一味地认为这是由于和上级领导的沟通不够造成的。在分析了他和上级领导往来的多封邮件之后,笔者分析出他的问题所在,他一直试图在用情感打动领导,但领导要求的绩效结果并未尽如人意。所以,他目前上级领导的需要是“请示后再执行领导交办的事情并事后汇报”,而非一味地抱怨自己资源不够或者其他部门同事的不配合。
反之,作为领导需要反思的是,在员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否第一时间去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教会他们分析的逻辑和方法。同时要考量的是在职场中,员工的孤独无助这种主观的情绪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是无助感造成了员工的不作为?还是员工有着一颗封闭敏感的玻璃心?那么,我们在下次同员工喝咖啡的时候,就是时候说,“嘿,把手机放一边吧,让我们聊聊最近都发生了什么,你是如何思考的,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