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新领军者》挑选一位合适的人力资源总监 2013年4月刊
(2013-04-18 16:49:31)
标签:
新领军者人力资源总监选人之道杂谈 |
分类: 采访与著作 |
挑选一位合适的人力资源总监
撰文| 董一鸣
对于很多自己是技术或营销出身的国内企业家而言,新公司成立时,一个财务总监和一个人事总监不可或缺,因为他们是两位管家,一个帮你管钱,一个帮你管人。一提到财务总监人选,我相信大家首先头脑中蹦出的是“自己人”、“人品好”、“稳定可靠”、“懂得资本运作”等等相关词语,相信伴随在头脑中的画像也是一个带着厚底眼镜不苟言笑每天抱着一摞表格的勤勉形象吧!但一提到人力总监人选,我们的描述便开始众口不一,盖因大家心目中对于好的人力资源总监的功能定位和判断标准尚未固化造成的。
人力资源总监到底什么样
人力资源总监应该有什么武艺
崇尚标准化的美国人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能力也在做积极的探索并推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比如笔者2012年有幸参与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的全球系列访谈工作坊。SHRM的专家根据各国的访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年底推出了九条全球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
- HR Expertise and Practice
人力资源专业度和实践 -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关系管理 - Consultation
-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Navigation
组织领导力和引领能力 - Communication
- Global and Cultural
Effectiveness
全球化和文化效能 - Ethical
Practice
- Business Acumen
- Critical Evaluation
备注:笔者根据英文翻译,并呈请SHRM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官冉毅波博士指正。翻译如有出入请
以SHRM官方最终版本为准。
这九条是全球人力资源从业者目前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中国地区亦适用。让我们不禁又回想到曾国藩曾老师曾经的教诲:“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也就是说,真正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应该深谙“识才、求才、衡才、养才、用才、德才”之道。同时还需要协助CEO更好地管理将才,体现“选将、将德、严明”之处。
说了这么多,说白了,一位好的人力资源总监的核心能力就是落在两个字上:“知人”。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曾记载,曾国藩当年见到江忠源并与之交谈了很长时间后下结论:这个人必会名扬天下,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十多年后,果然应验。又如曾国藩饭后散步时遇到李鸿章带来三位人选前来应聘,但曾老师后来并未传见三位,而且迅速作出结论,结论之准惊倒了李大人。第一位低头不敢仰视,必是一位严谨细小、老成厚重之人,可任一般官职;第二位当面恭敬正视不乱但背地里却左顾右盼,必是阳奉阴违之人,不可用;第三位睁目而视势同金刚,始终挺拔不懈,是个将才。这第三位就是后来收复台湾的知名将领刘铭传。当然我不希望把曾老师夸得多么神奇,他的识人之道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或时代的更迭而褪色。
如何考察一位人力资源总监
1.看其大局观和思路
孔子曾经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被笔者总结,应是看一个人分三步走,第一步观察他当前的言行,第二步考虑此人言行的根源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他/她有如此言谈和行为,第三步看他的实际目的地在哪里,为何他/她能安于此地或此种情况。
曾国藩的《冰鉴》里面提到了“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笔者的理解,也就是一位好的人力资源总监应亲自和员工多接触,多在单位内部巡视,多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另外遇事分析条例,理清多头头绪,分类处理;利用任何时机观察人;手脚勤快,不只是指手画脚的空谈,同时口头、书面表达的功底强,可以上通下达不产生歧义,同时需要随时准备作为老板的“代言人”。
当年一位知名民营企业的老板在上市前设计股权分配计划,本来是请人力资源总监一起参与设计方案,但方案施行之日,也是该总监辞职之时。因他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认为自己是元老,但“通过股份分配的看出了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地位并非那么重要”。老板得知原委后后悔莫及,认为他如果早些说出来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还几次出动朋友去请他出山。双方各执一词,成为几年前的一桩公案。
危机处理也是人力资源总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情况,同时,当利益摆在眼前的时候他/她如何抉择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人力资源总监的判断。
人力资源总监可以成为朋友吗
信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你总是需要先给予之后才能获得。三国时期的郭嘉天资聪颖,少年老成,文韬武略。早年曾慕名投奔到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的袁绍帐下做谋士。虽然袁绍对郭嘉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毅然离去并赋闲6年。后遇曹操出山,感觉遇到明主,忠心效力,屡立奇功。郭嘉和曹操,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曹操将其因为 “知己”。 郭嘉英年早逝,曹操表现出无限的哀伤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