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中智视野》62 期董姐姐专栏 - HR的“职业倦怠”

标签:
职业倦怠burnout中智视野hr幸福感幸福感杂谈 |
分类: 采访与著作 |
《中智视野》第62期 本文版权归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中智视野》所有。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引自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中智视野》” 原文链接:http://www2.ciic.com.cn/store/detail/200411494039content.asp?articleId=6534&Columnid=2818&view=���
********************************************************************
HR的“职业倦怠”
董一鸣
http://www2.ciic.com.cn/store/images/2010819223750200255159-001.jpg期董姐姐专栏
职业倦怠的测量目前最常用的量表叫MBI-GS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量表,一般用于医生、护士、教师等工种。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工作性质向纵深发展,道德和信念体系的变革,劳资关系的日趋复杂化以及对于行业知识的要求深入、劳方和资方频繁的角色转换引发的认知失调等等原因,使得我们了解到一些高层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也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除去一些薪酬、职业发展机会等因素,HR部门的高管的离职率近5年来也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甚至仅次于销售等部门。
人物:红
目前职位:HR 总监,负责某知名制造型企业中国区
事件经过:
红那天晚上十点多打电话给我,声音颤抖,话筒里传来噼噼啪啪的收拾办公桌的声音。上来就问:你说我图个啥?每天没见过太阳,晚上也看不到星星,拼死拼活地做苦工,都四张儿多的人了,为啥还这么苦啊?你说,我要是辞职你支持吗?我这个老“闺蜜”赶紧问出了什么事,她说现在负责好几个工厂,属于外企兼并国内企业的。时间一久,以前的一些承诺没兑现,员工开始闹情绪,给市长写信,市里面的工会也开始关注。自己直属领导往后躲,不表态也不出声,还不允许她报到国外总部去。公司律师也不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员工每天到她办公室里示威,事情她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凭什么让她解决,而且最近自己的几个手下都因为压力太大而跳槽了。红越说越激动,然后开始抽泣,看来情绪波动极大。安抚了她很久之后,她说大不了明天不理这一摊了,或者干脆休假去。自己的假期还有好多没休完,打算也先躲一阵子,回来后如果还叫她处理这些事情她就不做HR了改去做业务。
我深知红的性格属于不服输的那种,嘴上这么讲,可是转天她还会继续充满了斗志的。但是我担心的是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打电话哭诉了。快离开上一家单位的时候也曾经是因为90%以上都在全世界飞,感觉这次她的斗志明显不如以前了,而且每一次见到她,她都是满腹牢骚,越来越瘦。前不久,还有一个熟识的猎头抱怨说在同红讨论业务的时候被劈头骂了一顿。不用量表测量,已经看出她的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的症状了。
人物:林
目前职位:HR副总裁,负责某知名500强企业中国区
事件经过:
林是一位资深HR专家。二十年来他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平和质朴的外表下隐含着睿智和豁达。由于基本功扎实,处理事情得体到位,语言也幽默风趣,和不同级别的人员打交道都如鱼得水,深受公司领导器重和员工们的尊重。CEO甚至说他是公司的“灵魂人物”。内部的沟通矛盾只要林一出面,双方都会给他一个面子,在HR业界也有很高的地位。只是一件事让林一直萦绕心头,他的前妻十年前和他在同一家外企,离开他嫁给了那家企业的外方老板出国了,在国外也有了新的孩子。离婚时孩子尚小就由他来照顾。因为迫于面子的压力,他离开了上一家单位。第二任太太和他现在又两地分居,因为经济的担子,岳母病了他也无法随时照顾,对方也颇有微词。一次林来北京,喝茶时说到了这些事情,现在孩子又到了青春期,虽说不叛逆,但是比一般孩子成熟,他一方面还没从受害者的阴影里面走出来,另一方面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说自己刚刚做了情商测试,结果是对于情绪感知非常强,但是自身幸福感得分极低。
林说现在对于工作就是这么回事儿。他从内心深处感到深深的疲倦。同事们一起出去吃饭也都是应酬。每天去上班都会鼓励自己是为了家人而奋斗。如果没有这些动力,等孩子到国外读大学的钱赚够了自己就立即辞职回家种地。
解答专家:董一鸣
总结
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个人与组织因素。从组织上来讲,缺乏公平的环境、上司的支持、工作角色安排冲突和针对于绩效的奖励都可能造成员工筋疲力尽的感觉。红这个案例是非常典型的。从个人来讲,一般都是对自我要求较高、责任感过强造成的。加之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都会有心力交瘁的感觉。
1.不能把自己当做道德的标杆:
HR首先也是感情丰富的人,但是工作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价值取向难免会产生冲突。在一个环境里如果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道德标杆就会让自己越来越在认知上失调,况且很多HR的决策并非是非黑即白。
2.经常分析自己的压力源:
分析压力源来自哪里,是工作内容诱发的压力、工作环境压力、自我要求的压力还是与生活事件有关的压力。俗话说“医不自治”。既然HR们会更多地了解到职业倦怠,不妨从自我的调整开始吧!
3.关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个人重大事件量表中,生活类的占据了前几位。生活中的变化和决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作的决定。虽然HR从业者普遍心理承受能力都不错,但是也要关注自己生活中重大事件对自身的影响,及时做好应对策略。
4.指定时间段作为“陪伴家人时间”: 很多HR从业者要不就把平时工作习惯带到生活中,被朋友和家人认为“打官腔”;要不就是时间被工作分割得支离破碎,因为人的事情最复杂,所以HR高管还要牺牲很多私人时间处理公务。也建议可以指定一个时间段不处理任何公务,效果也会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