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自新京报采访)- 外企施拳脚需看时机20090928

(2010-05-25 21:47:24)
标签:

商学院

外企

mba

成长力

新京报

软技能

职场

职业规划

杂谈

分类: 采访与著作
本文转载自2009年9月28日新京报D版的文章,其中有我的一些点评,如需转载,请联系报社。
新京报该篇文章链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09/28/content_12049.htm?div=-1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09/28/content_10899.htm?div=-1
外企施拳脚需看时机
http://epaper.bjnews.com.cn/images/2009-09/28/D04/d04928cb001.jpg外企施拳脚需看时机20090928" TITLE="(转自新京报采访)- 外企施拳脚需看时机20090928" />
外企中已形成较完善的运作架构等,与MBA教育的本质较相通。图/CFP
 
MBA企业成长力 之 外企篇

 在我国MBA项目开办的早期,毕业生往往大部分甚至全班都进入外企,到2003年之后,就业目标才开始渐渐多样,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也进入了毕业生的选择范围,但外企依旧是许多MBA毕业生的首选。究其原因,还是MBA教育的性质及外部的职场环境共同决定的。虽然外企给MBA毕业生提供了合适的发展途径,但也并非所有的MBA都能在外企大展拳脚。

 从商学院公布的数据来看,长江商学院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51.4%的毕业生进入到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53.61%的学生就职于三资企业。

 无论是国际的MBA教育,还是国内的MBA教育,其施教内容主要是偏重于管理及营运的技术、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实际工作中要有MBA们相应的施展环境。而跨国公司在多年的市场搏杀中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运作架构、流程等,与MBA教育的内容、本质比较相通,不需要太多的变通就可以在其基本架构内找到适宜的发挥点。外企中很多国外的CEO,教育背景多数都是本科加MBA、EMBA或DBA学位。

 正如曾在GE、通用等多家外企担任HR的资深职场专家董一鸣所言,MBA学生基本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去读的,但是未必都是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往往MBA毕业3—5年内正是处于积累管理经验的阶段,而外企确定高管薪酬标准的尺度比较复杂,根据岗位能力模型、市场价位、绩效等等综合指数来制定,所以短期内很难在薪酬上能体现一种质的飞跃。此外,MBA们也大都表示,在实战中发现原先课程所传授的基本理论无法在企业中直接应用或不够用,而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人脉关系要想发挥作用也需等待时日。

 D04-D05版采写 本报记者 缪晨霞

 ■ 成长案例

 直升型

 张宇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4届IMBA,2004年进入艾默生,现任销售总监,读MBA前为某台资企业经理,负责技术工作,有4年工作经历

 【成长力考核】

 职位:过程控制阀门部(亚太区)战略规划经理———销售总监,负责中国区的销售,带领100多人团队,管理着1亿多美元的业务。

 薪酬:比刚入职时总体提高30%—50%

 合适培训+把握机会完成职场飞跃

 毕业前,当艾默生到清华做校园招聘时,曾获得艾默生奖学金的张宇,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扎实的管理知识,适时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公司对MBA背景的员工有相对成熟的职业规划,刚入职时常会被安排到如战略规划这样的岗位。”张宇说,单从职位而言不能算提升,因为在台企时他已带领一个小团队,而最初在艾默生并没有团队可以管理;不过,企业通过这样的职业发展安排,让MBA可以获得较好的视野及合适的培训。在随后的5年中,他完成了从战略规划到销售再到市场的飞跃。 

 张宇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一方面来自MBA项目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健全、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机会,“外企对MBA有自己的需求,要找到好工程师、好销售很容易,但要找到好的管理者最难”。他表示,外企对MBA员工普遍有这样的共识:MBA员工对业务的战略性、方向性有更好的理解,善于把握大方向,且在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处理方式上比其他人好。”

 经验

 虚心学习不张扬

 “工作中,难免也会遇到同事或下级的羡慕或嫉妒,因为会有不少培训资源集中到MBA身上,这同时也给像他这样的MBA带来了压力,很多人会看你这个MBA是否名副其实,是否能做出成绩。”张宇提醒说,也不是每个MBA都能成功地实现职业晋升,成功率也只在50%左右,而经验低调、踏实做事,不张扬。

 
调整型

 把脉职场适时迈向目标

 高雄鹰 北京大学BiMBA2006届全日制毕业生,现任陶氏化学Marketing Excellence,读MBA之前,先后在交通部下属研究院和香港一家化工集团工作,曾负责销售工作。

 【成长力考核】

 职位:从销售转向市场 薪酬:比读MBA前增长八九倍

 BiMBA毕业后,高雄鹰在GE做了约1年的市场战略经理后,申请到上海工作,6个月后晋升为市场总监。高雄鹰说自己在GE用3年达到别人7年能达到的高度。但“从公司惯例看,从市场不太可能做到GM(General Management)”。2008年11月,他跳槽到陶氏化学。

 高雄鹰说,不同外企对MBA有不同需求,比如“GE能源对MBA人才需求很多,但它中意至少要有5-10年工作经验;但陶氏喜欢的是工作经历短的MBA,更便于让其适应陶氏流程化的东西。”

 经验 增加本土案例学习

 在高雄鹰看来,不管是本土MBA还是国外的MBA,都不死板,不像其他背景的学生会有思维定势。但同时他认为,目前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案例还是研究太少,希望商学院以后能与企业建立更广、更紧密的联系。

 转行型

 知识转化为业绩最重要

 ***滨 中国人民大学2006届MBA,现任日本ARTERIOR株式会社驻中国代表处总经理

 【成长力考核】

 职位:信息化处理—代表处总经理 薪酬:翻了几番

 读MBA前,***滨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了5年,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MBA毕业后3年里,他经历了2次工作转换。除去明显翻了几番的薪酬外,***滨觉得“MBA课程的教材、案例、老师点拨等帮助很大,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转成企业绩效”。

 因为在毕业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行业,他依旧会常常觉得能力不够,尤其初次面对新领域时,总会发现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此时,商学院的老师和同学成了他最好的求助对象。

 经验 为企业创造价值

 他认为,在企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不断地创造和传递价值,这样的职场之路就会非常顺利。

 ■ 企业点评

 教育背景不能决定员工贡献大小

 ●王漪,微软人力资源部高级招聘经理

 在微软,MBA通常会被安排在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非技术部门。吸纳MBA人数最多的是市场部,职位多为产品推广经理,MBA员工本身积累的产业经验加上他们通过MBA学习完成的管理知识积累让他们具有一定优势。但从今年开始,研发团队也会考虑吸收MBA。在实际工作中,MBA的教育背景不是决定员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条件,而是得看个人是否能在企业中持续地成长、学习。而且,根据每个MBA进入企业时的起点以及工作能力等的不同,职业发展情况也会大不相同。

 ■ 学校应对

 让学生更好了解企业需求

 ●刘家莉,北大国际(BiMBA)职业发展部

 MBA毕业生在外企工作3-5年后,大多数人都能够在一个稳定的行业内持续发展,特别是从职位和薪酬上有大幅的提高。学院增加了企业咨询项目,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

 毕业生需强化软技能

 ●吴江华,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中心副主任

 MBA毕业生一方面需要提高行动能力,另一方面是强化分析能力。商学院今年推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强化软技能,包括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商业伦理等方面,同时加强实战,将暑期咨询项目系统化、由老师亲自带队指导。

 ■ 业内指点

 需调整自身期望值

 ●董一鸣,资深职场专家

 MBA毕业后3-5年正是精力非常充沛的阶段,领导风格形成,工作经验也开始丰厚。但很多MBA员工会感觉经常在“救火”冲业绩,所学无法完全所用。

 一方面,企业应该做好MBA毕业生和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的对接。为MBA创造革新的环境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MBA毕业生们也需要调整自身期望值,做好本职工作,实践学到的管理知识,勇于变革并承担责任。

 报考时就认清差距

 ●钱振方,MBAhome网副总裁

 对于已经工作3-5年的MBA来说,能够在外企熟练运用学到的商业语言,去理解企业运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外企对于MBA学生认可的地方之一。外企更注重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而非某项教育背景。所以,如果获取在外企更大的发展空间,建议从报考MBA之时就去思考职业规划,认真审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在MBA的学习过程中补足差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