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新京报)适度标新立异 加深同年情谊 20080714

标签:
新京报杂谈 |
分类: 采访与著作 |
|
|||
|
|||
现象1 显个性特立独行 清华大学2007年毕业生崔成哲告诉记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日本广告公司做策划。为了表现,他做什么都跃跃欲试,喜欢挑战自己,却忽视了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在日本公司“报相联”(报告,相谈,联络)的企业文化中,他很快就显得特立独行了。领导找他谈话,他认为是领导的经营理念和自己有出入,无法忍受,于是试用期过后毅然辞职了。现在,他觉得自己当时真是太幼稚了。
【职场点评】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比较有个性,成就感强,以自我为中心,这时要学会在表现自我的同时融入团队。不管学历背景如何,在公司老员工眼里都是新人。在工作方面,要把“学习心态”调整为“职业心态”,即上班时间需要承担责任,需要对事物做出判断和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要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一味心理不平衡。
现象2
非常态性忙碌
【职场点评】太过勤快,哪里缺人去哪帮忙,反而影响本职工作,也不利于积累。但刚入职时帮大家做些琐事也不需要太计较,当然帮忙要建立在完成主要工作的基础上,当自己的工作慢慢进入状态,大家已经了解到你的工作和价值的时候,也就知道该如何对待你了。
现象3
忍受“词场”不适应
【职场点评】职场新人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喊出来,当然这个喊出来要有技巧的,要学会灵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凡事都忍让,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会让同事忽略你的存在。
现象4 只与小众相投
|
【职场点评】太过热情,没看清形势就擅自与别人走得太近,有可能影响自己未来在公司的位置。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性格、背景的人,要学会包容和学习。职场和学校不同,学校中的哥们儿、姐妹关系不适合带入职场,如果在公司里两人“咬耳朵”,其实也是对周围人的不尊重。
现象5 过度少说多做
中国政法大学2008毕业生静竹刚刚参加工作,她对职场规则不太了解,但并不想让自己卷入办公室政治,所以除了工作外,很少和周围的人说话,和自己无关的事,也不去过问。她的观点是,少说多做总没错。
【职场点评】职场中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做事,更多的是团队合作,需要开放心态,与人分享经验。其实这种封闭的想法是不自信的表现。公司也是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学会和人相处也体现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否则路会越走越窄。不要认为那是虚伪,不真诚的表现,这也是工作生活技巧之一。
职场禁忌
●不够自信,或者过于自信。
●在公司不讲话,或者话太多。
●参与议论是非,散布传言,卷入是非旋涡。
●太过张扬,刻意发表标新立异的观点,经常有意无意反对老员工观点。
●急功近利,老板看得到的事多做,老板看不到的事就不认真。
对每个人以礼相待
■ 提升秘籍
●张桢宁,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刚进入公司的新人,要学会主动与自己的同事打招呼,并且做到一视同仁,千万不要只知道对自己的领导和同一部门的伙伴有礼貌,而应该对每一个接触到的人都以礼相待,哪怕只是负责清洁的阿姨。
此外,还要树立开朗的形象,在遇到问题时,通过热情开朗的态度积极主动虚心请教,其实这正是和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机会。在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同部门同事的性格特点,谁比较外向热心,谁比较内敛谨慎,而谁又会与自己的工作岗位关系紧密。
很多大公司一般都有新人培训,要和这些与自己一批进入公司的新人沟通互动,因为同样面临陌生环境和试用期压力的新人,一定会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同年情谊”,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伙伴,会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