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做,语言真这么重要吗
(2010-05-15 11:01:13)
标签:
外企语言能力职场杂谈 |
分类: 打工随笔 |
多年前的一次招聘会上,一位穿着皮尔卡丹横条翻领T恤,微突的西瓜肚上扛着个鳄鱼手包,留着地方支持中央头型的大哥在摊儿前逡巡了很久,走上来问:你们这儿贴的咋都写的英语啊?你们招总经理不?我说:您不会英语啊?他大声回:不会英语你们就不招啊?那我对你们这行业太熟了,你们不请我太吃亏了。对话间,桌前已经聚集了好多看热闹的,友好地笑着看他。我说您要是真的有能力,我们给您配个翻译!他立即摇头,你们请不起我,请不起。。一边说一边讪笑着走开了,后面一堆人开始哄笑。
后来在北京,一个多年混迹于日企的大哥酒后掏心窝子地讲:妹子,我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能进欧美企业,那叫一个大气,那才叫管理!我听的热血沸腾,趁机鼓励,他说只是由于自己英文口语不好,要去苦练。6年后,他悻悻然离开了那家企业,据说是日企是一年一年签合同,签到头就不再续了,很多元老都被迫离开了。于是忙乎着帮他开始实现“一辈子”的梦想。年轻的猎头们纷纷以这个猎物年纪大而在简历阶段就毙掉了。在我的弃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有年长的猎头愿意帮忙,但是见过之后又明示这大哥的英文不行,中国人问的英语问题都听不懂,而且必须要欧美企业做管理职位,和他跟我诚恳地讲的愿意从头做起背道而驰。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抱怨:猎头都太功利,看不到自己的才华,欧美企业高管只顾自己的业绩,白白放过了一个人才,自己如果能跟企业的人见面肯定把老总搞定之类的。。。类似的激骂铺天盖地,我都背地改称他祥林大哥了。
语言真的这么重要吗?余以为,语言是在外企做到一定领导职位的一个必须。连自己的想法都无法自由地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别人的公司表达,沟通没法持续,时间久了肯定会有影响。其实只要看待这个事情的态度正确,把语言当作一个工具,而不是别人设置的高门槛,或者挡住你的石头门,自己首先别有抵触情绪,其实铺在脚下的职业之路会更宽一些。人家出门在外,在咱们国家打工,能听到乡音想必都是亲切的,距离自然能快速拉近,尽管心里可能多少还是有些防范的。
经常给年轻人励志的一个故事,以前公司一位司机,别的同行都白天在司机班打牌,晚上卡拉OK,惟有他被全体司机班的人看不起,因为他开车听国际英语电台,休息时拿着中学英语课本新概念苦读,还趁我们工作不忙的时候特客气地请教语法和纠正发音。几年后,他突然辞职了,竟然做了隔壁一家港资公司的总经理。所有其他司机听到这个消息,那嘴巴张的,下巴都快掉了。
啥压力不压力的,多学些手艺,艺多不压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