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意已决”的辞职
(2010-05-13 22:51:51)
标签:
辞职职业生涯杂谈 |
分类: HR江湖 |
职业生涯最怕听到的一个词 -- 说客和辞职者都跑过来轮番表示:某某人辞职“去意已决”。让我们做中间人的突然觉得没招儿了。让一个讲广东话的同事生生用普通话来讲这个词,还真有点难度。
中国人说话向来喜欢给自己和他人留些余地,不把话说死。这个词的兴旺发达大概可能也和中国文化突然和外国文化碰撞之后整合出的交流习惯相关。老外不都说咱说话绕圈子吗?我干脆先给你来个狠话,你要是死乞白列求我,我还就真留下,对下家儿还可以特有面子的回绝。人家老外也不含糊,你不是外面有“噢弗儿”嘛,给我看看我再信你。。弄得非得到最后咱得给人家整一个台阶儿。
就这么几个城市,这么大个圈子,一亩三分地儿,该留的都留下了,想留的未必留得住。真的去意已决的不用您说出来。我一外国CEO哥们上次挑战我,你们中国人只看钱,跳槽比换女朋友还快,如何留住中层员工?我赶紧就用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他的专业问题,立即被定义为:没有创意,没有新意,不实在的答案。后来想说“用心”吧,又觉得太大了,老外理解不到这个层面。索性换其他话题了。
昨天看蔡琴专访,她也曾经是个妙语如花的主持人。当记者和她角色对换,请她把记者当作歌坛新人问几个问题,她说一般都问:“你是真的喜欢唱歌吗? 你在唱歌中能得到快乐吗?(第三个忘了)”而且说“我才不在乎你的答案,我只管我的问题”。其实在职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我们在看到辞职信的时候也不像新“人经理(people manager)”这么紧张了。我一般也就问几个问题:你找到下家儿了吗?你真的这么了解新公司吗?到了新公司你能肯定自己比现在开心吗?
也有到头来舍不得的,尽管你才情万丈,有专利有人脉有资本,可是当你真正说过再往回找,你辛辛苦苦耕耘的成果也会在老板那里多少打些折扣。谁都喜欢光吃草挤奶不提要求没上进心的下属。你这次用了这个“去意已决”的配额,下次就不灵了。也许你命好,在每个朝代更迭都能将人家一军?
一次我刚跳槽第二天,一资深销售摔门就走,也撂下狠话。两周后给我打电话,说还是舍不得,要回来。再过一周,等大家都准备好不计前嫌的嘴脸迎接新员工的时候,人家又不来了,公司改名菜市场倒差不多了这会儿。老兄也从“可以重新招聘”的筐儿里被择(音zhai2)到“永不被重聘”的筐儿里了。都是成年人了,拜托您找点新意。
多听听许巍的《曾经的你》吧。找找不矫情的,悲壮的感觉。别老动不动就说“去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