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44.“马大哈”搞丢作业卷,创作专题考查得了“优”

(2021-09-10 00:14:15)
标签:

情感

文学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44.“马大哈”搞丢作业卷,创作专题考查得了“优”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

  144.“马大哈搞丢作业卷,创作专题考查得了

198416日(星期五)                                                                                                                             

上午本来通知要上古代文学课的,可是我们回到学校,上课的铃声响了很久,还是没有老师来上课,真是害死人。外国文学要考查,我还没复习完。在阅览室碰到张玉琼,她见我正在查资料,对我说:“你呀,真行,都要考试了还查资料。”其实,我哪里行呀,只不过因为没心机复习,况且回来一次学校又不太容易,总不能白跑一趟呀,查查有关论文的资料,也算有点收获。

 

198418日(星期日)

昨天和今天都在复习外国文学。这哪像复习呀,我看了没几行,就去抓一把花生来吃,书桌上还放着一杯茶,吃上几颗花生,喝上一口茶,还挺惬意的(笔者今日注:敲到这里,我笑了,那时生活多艰苦,有几粒花生吃就很满足)。

 

现在已经没什么心机复习外国文学,一心只想着我的论文,想着该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张洁的作品,该怎样下笔?现在对考试已经不在意了,反正老师别给我不及格就行,就算你考了很高的分数,分配时还是照样靠后门,我已经看透了这种现状,但我无法改变它。

 

198419日(星期一)

考外国文学,试题分为开卷和闭卷两大部分。

 

先做闭卷部分,主要是填空题和简答题,开卷部分有两大问答题。考完试后我很不满意,无论是闭卷还是开卷,我都答得不好。我刚把试卷交上去,老师就宣布,刚才是考试,不算考查。我只有叫苦连天,老师也可以出尔反尔的吗?如果老师早一分钟来宣布这是考试而不是考查,我会把试卷一遍遍检查,尽量把问题答得全面一些、深刻一点,仅仅是这一分钟之差,我的愿望就泡汤了。

 

共运史科代问我有没交共运史作业,这个作业是作为本学期考查的依据,我觉得很奇怪,奇怪他怎么会这样问我,上大学三年以来,我从没有缺交过作业。

                                                                                                                            

他接着说:“任课老师说就差你一个人的,问你是不是没交,如果有底稿就重新抄一份给他。”我发火了,对科代说:“你叫那个老师好好好找找,我可从来没有迟交过作业,我怎么会不交作业?一定是他搞丢了,我连底稿都没留下,难道要我重新做一遍?”本来今天我的心情就不好,加上这件事一来,立马生气。倒霉的事怎么偏偏发生在我这里?从小到大我没有迟交过一次作业,每次作业都是很认真完成,这回遇上个“马大哈”老师,把我的卷子搞丢了,还怀疑我没交作业,真是岂有此理!看来我只能自认倒霉,重新做一遍,不然我的国际共运史就是零分,吃亏的还是我。

 

今日之事,说明祸不单行。

 

放学后和晓湘一起回家,谈起刚才的外国文学考试,谈起昨天在家复习的情景,我说自己边复习边吃花生,没想到晓湘也这样,她说 :“花生太干,我又去找橙子苹果吃,我还吃饼干,吃得我胃真难受。”我们都笑了。

 

1984110日(星期二)

今天开始,我们几乎等于放假了,只是一个星期回一天学校,一直到本月25日。

 

这个星期的任务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也很重要。星期五之前,要写一篇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文章,作为操行评定的内容之一,按百分制计分;其次是要把论文的题目定下来,上报指导老师,好让他们有个准备,进而指导我们写论文。

 

关于学习体会我暂且不谈,《邓小平文选》我连看都没看过。这里只谈谈我的论文。我决定研究张洁的作品,这是本学年一开学就已经定好的,可是要我定个题目,一时很难想出一个恰当的题目。平心而论,我很喜欢张洁的作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张洁转,去阅览室查资料,去图书馆借有关的书,这样看来看去,竟然有些烦了,我觉得生活单调得很,除了张洁还是张洁。事到临头,该定题目了,我却想不出来,你说该死不该死?而且我还不知道该怎样应付这篇万字以上的论文。写论文,是大学四年要过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过、最辛苦的一关,这关我肯定能过去,但成绩如何就不好说了。

 

我不甘寂寞,其实也是形势所迫,我又回学校了。还是看有关张洁作品的资料。资料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而且很多杂志学校图书馆没有,这是最头疼的事情。如果有人把评论张洁作品的文章编成一本书,那该多方便呀!上午看的评论文章都不是直接评论张洁的,而是在评论别的作家时间接提到张洁,只有几行字,就连这几行字我也没放过,照样把它抄录在文摘卡上,我做的工作够细致了吧。

 

已经证实“路透社”(对自己不咋地的人,都给他们起个外号,实习时,同组的一位同学才知道,某某某的外号“答尔丢夫”是我起的,这个外号班里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并不是我有意去宣传,而是偶尔讲给好友听,就这样传出去了,大家观察他的作作所为,都认为答尔丢夫这个外号对他来说再贴切不过了,不仅“神似”,而且“形似”,“路透社”这个外号,却是除我之外,无人知晓)也研究张洁的作品,为什么是她而不是其他人?我已尽量避免和她交往,可是……还是运气不好。

 

1984112日(星期四)

今天读了邓小平同志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觉得邓说得在理,对问题分析得透彻,而且语言也会很精炼。邓小平在这篇文章里,深刻阐明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体会。

 

要实现四化,必须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说:“靠空讲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首先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提倡,再经过本人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人才也是一样,如果社会不重视人才、不爱惜人才、不扶植人才,那么各类专门人才是成长不起来的。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比发达国家整整落后了二十年,如果再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尊重知识和尊重知识分子是不可分的,你不尊重知识,势必就会不尊重知识分子,对他们冷眼相看,不尊重他们的劳动,你尊重知识分子,表现在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上,你就会重用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哪个朝代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那么这个朝代的文化经济就能得到繁荣,否则将走向衰落。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自己是个大老粗,却又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采取一种极其错误的态度,妒贤忌才。有些很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比如朱淑芬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自杀,知识分子自杀(且不管他采取的方式如何),这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令人震惊。从这惨痛的事实中,我们不应该醒悟吗?难道还能继续虐待知识分子吗?

 

可喜的是,现在党提出干部知识化、专业化,邓小平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尊重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这就说明党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这就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是,让那些有知识、懂技术的中年人当领导干部,他们就会更加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还可以影响青年一代追求知识,奋发成才,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才的成长。相反像过去四人帮横行时期,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把既无知识又反动的交白卷的小丑作为接班人,只能鼓励出更多的文盲加流氓”,人们不会忘记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祖国服务。同时还必须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愿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春风吹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1984113日(星期五)

上午回校交学习邓选的体会文章和论文题目。

 

我瞥了瞥其他同学写的体会,足有两三千字,我不禁叫了起来:“呀,你们怎么有这么多体会?”她们说:“抄来的。”难道学习体会还要去抄吗?抄来的体会就算是自己的体会吗?如果老师只凭文章的长短来给分数,我是不会服气的。不过,我也不想管这些分数,操行评定难道仅仅能以一次分数为准?不见得60分的人思想就很坏,而得8090分的人思想就很好。评定一个人的操心,必须看情操和行动两大方面,这两个方面又必须是统一的,缺一不可。

 

论文题目必须交了,正题没想好,副题是:“论张洁作品的艺术特色”(暂定)。当我把题目交给班长时,他告诉我:“七九届也有个人是写张洁的,瘦瘦的、高高的,被分到附中。”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个瘦高个是谁,可是班长为什么要告诉我她被分到附中呢?他的意思大概是,她写张洁可以分到附中,你写张洁,也可以分到附中。我不明白,写张洁和分配有什么关系。也许班长只是信口说说而已,并不包含我上面那些意思。

 

我想了好几个论文题目,可就是无法确定,例如:

论张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张洁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或张洁笔下的爱情)。

论张洁的散文艺术。

可见,要把论文题目定下来,并非易事。

 

创作专题考查《略析围墙的艺术构思》得了“优”,挺开心的。因为这个专题的任课老师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中年作家、作协广东分会会员章以武老师,在他笔下能得个“优”,我已经很满足了。

 3479 题图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