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40.讲课模仿相声,会诊作文“少壮须努力”两难

标签:
情感文学 |
1983年12月16日(星期五)
下课铃声响了,我轻松地走出课室,因为我卸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陈玲对我说:“老师,讲的太快了。”
我只能解释:“小说太长,不讲快一点就讲不完。”
她又说:“讲现代文还好听些。”
听了这话我很高兴,除了她自己喜欢现代小说之外,大概和我的课讲得比较吸引人有关。
我们开了评议会,刘颖说我讲课时与我平时的性格简直判若两人,放得开。讲《套中人》第二课时时,那种像讲《百合花》时的教态又回来了。其实,如果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我是能够发挥出来的。
原任老师和我的指导老师都肯定我讲的《套中人》是成功的,当然,他们也指出了我的很多缺点,有些提得很正确,简直是画龙点睛。从苏老师提的意见中。我真正体会到一个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往往能切中要害,让你受益不小。
今天改了20多篇作文,只有三位同学是80分以上,真把我气得够呛,我在心里骂他们是笨蛋。他们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真是多得没法阻挡,病句也很多,这说明这帮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要好好敲敲他们才成。
1983年12月17日(星期六)
全组实习老师对我们班成绩最好的一位学生的作文进行会诊。昨晚,我曾用铅笔在他的试卷上打了80分,今天有的实习老师同意给80分,有的说给75分都算多了。中午,我把这篇作文拿给另外两个实习老师看。一位说:“肯定不能给及格”,另一位说:“偏离了题目”。我经过反复阅读思考,也认为本文偏题了,可是,这“不及格”我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尤其是对这样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再说,也许因为他成绩优异,在他身上表现出一种傲气,如果真给他不及格,他肯定不服气,于是我找他当面谈话。
当他来到我办公室,我请他坐下,我自己是站着的,弯着腰跟他谈话。
我说:“这篇作文,如果撇开题目来看,写得很好,可以看出你读了很多书,但是,请你看看题目《少壮须努力》,你先说说你是怎样审题的?”
他说:“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从两方面入手来写,我先说了为什么少壮须努力,再说应该怎样努力。”
我说:“这是对的,让我们来看看你现在这篇作文。这一段,你是从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中,阐明努力的方向,这是不错的,可是你把这个问题扯远了,扯到了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问题上,这就偏离了题目。再看这一段,你举了南唐后主李熠的例子,说明他原来是何等威风,后来又是何等寂寞,这个例子并不能说明少壮须努力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李熠后来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并不是他少壮不努力的结果呀?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关键是你审错了题。”
他说:“是的,我以为这个题目很容易写,看到这个题目时,没有多想就下笔了。”
我讲完了,钟老师又对他说:“你应该扣紧题目来写,什么时候都可以努力,为什么我们提倡少壮时努力?少壮时努力会怎样,不努力又会怎样?”说的他连连点头。
最后我问他:“你是重写一篇呢,还是就用现在这篇?”他说愿意重写一篇。
讲完了作文,我又问了问他对我讲课有什么意见,他说:“没什么意见,你们的到来,可以说使我们耳目一新。”
我再问他对我讲的两篇小说《百合花》、《套中人》有什么意见,有没有听不明白的地方?
他说:“没有,以前我们老师讲小说,都是让你自己列一个情节提纲,现在看来,还是像你们这样讲好些。”
我又问他我讲课快不快?他说:“不快,要是讲得慢就容易开小差,还是快些好。”这说明我们讲课确实是快。
上次这位优等生还对钟老师说过:“你们实习老师来了之后,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课外活动也搞起来了。”这是对我们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肯定,我们当然高兴。
这位优等生是很有思想的人,从今天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想从政,想学经济,我们自然给予肯定。
晚上,看了故事片《青春万岁》,真的,我太激动了!那时的中学生是多么有激情,富于幻想,生活又是何等充满了魅力,生活真像飞一样。现在的人们,再也没有五十年代那种热情了,有的是世故和圆滑,连中学生也如此。现在的生活就像一条小溪,缓缓地向前流动,没有大海那样奔腾,节奏也太慢了。
如果能恢复五十年代那种社会风气,把五十年代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八十年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那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1983年12月19日(星期一)
今天的语文课,学习古文《赤壁之战》。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权起更衣”,书上的注释:“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因为书上有注解,罗敏老师就没有解释。
坐在最后一排的李小猛同学就说:“哎呀,老师不解释更衣的?”
我实在忍不住,就笑起来,丝毫没有老师的尊严。
随后我听到后排学生窃窃私语:“呀,更衣就是上厕所哦。”我叫他们安静,他们安静了一会,又议论起来了。
下课铃声一响,李小猛便大喊:“更衣去啰!”
又是一阵大笑。这些学生呀,真俏皮。
1983年12月20日(星期二)
为了一位学生的作文,我和同组的另一位实习老师产生了不同意见,现把作文转抄如下:
少壮须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理想。而且,可能会是很远大的理想,因为我们都是年青人。然而,不是任何人的理想都可以实现的。要在将来兑现我们的理想,就要从现在,从少壮开始不断地努力。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妈妈的老同学分手时,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要努力啊,少年人,你的前程远大!”我笑着问他:“你的前程不远大吗?”他突然收敛了笑容,继而苦笑着说:“我像你这样的年纪,何尝不是前程远大。”说罢,转身去了。我呆立了很久,心想:日后我也会像他这样难过地回想少年时候吗?少年时光,应该怎样去利用呢?他才四十多岁,正是一生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时候,但如果让他现在再“深造”,已经没有我们少年人那样有利的条件了。我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必须掌握有限的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学识,培养自己成材。失去了就不会再得到。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又何苦等到“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再感叹那“天上人间”呢?少壮,必须努力!
不过,我们常常会在手里拿着一份不敢交给家人的成绩表时才感觉到,要努力啊!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每个同学都知道,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我们努力,就是要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一种孜孜不倦地探求知识的恒心与毅力。遇到困难不躲避,碰到挫折不沮丧,才是少壮努力应有的特点,也是我们少壮努力的傲气。我么都要有傲气,傲视一切难以逾越的障碍,傲视一切杀机四伏的虎穴龙潭。同时我们也要虚心,所有我们需要学习的,都要虚心去学习,所有我们应该改正的,都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就似幼苗要茁壮成长,需要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依靠土壤的搀扶;也要蔑视黑夜的恐怖,狂风的袭击与荆棘的压顶。少壮的努力,不能只局限在学好功课上,它的含义是多么深远,外延是多么广泛。
“心之官则思”。只要我们用心去思想一下,就应该知道,少壮须努力!
(欧世杰)
说实话,这篇作文虽有缺点,却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有思想的人,能够独立思考,而且文章也很有文采,作为一个高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很不错了。
第一段,把少壮时的努力与实现自己的理想联系在一起,提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现在,从少壮开始努力”,显然这个论点是正确的,也是鲜明的。
接着,文章用了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少壮须努力的必要性。问题是在阐明为何少壮须努力这个问题时,却分析得不够深刻。
第三段阐明了应该如何努力的问题,提出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是很正确的,在我看来,这比仅仅阐明如何利用时间来努力更为准确些,因为恒心和毅力是必须经过时间考验的,它也包含了“时间”观念在内。接着作者提出还要有“傲气”,同时要虚心,并对这两个观点加以说明。我觉得这里的“傲气”和“虚心”提得非常好。此段的末尾点明,少壮的努力,不能只局限在学好功课上,它的含义是多么深远,外延是多么广泛。
文章的结尾一句点题。
从文章中,我真的看到了少年人的那种傲气,那种进取精神,也可看出,文章的作者读了不少课外书,尤其爱好古典文学,能够巧妙地活用古诗,把李熠的词话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同组的钟国雄却持相反意见,他在评语中写道:
“第二段用一大段叙述旨在说明‘少壮须努力’,着墨虽多,但说服力不强,给人的只是粗浅的认识,倒不如省点笔墨,以典型、充分的论据充实之,从而使读者信服。
在论述如何努力时,应着重论述怎样充分利用时间,举一些事实作为例子,树立榜样,是再好不过的了。
恒心、毅力、傲气应该谈,但不必展开论述,稍提一下就好了。
另外,‘要有傲气’这一提法似乎欠妥,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倒不如提‘要有进取精神’,这样观点更鲜明。”
对同一篇作文,却有两种不同意见,真叫我左右为难,非常棘手。
(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