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21.“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体会“命运交响曲”

(2021-08-18 00:20:36)
标签:

情感

文学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21.“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体会“命运交响曲”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

121.“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体会“命运交响曲”

1983819日(星期五)

我又回到了学校,将近40天没回来。因为放假,校园里特别安静,我没见到一个人,只看见路边原来覆盖在地面的野草现在已经窜得很高很高。我记得夏衍在散文《野草》中写道,世界上神秘力量最大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石头等等之类,而作者的回答却是野草。这个回答似乎让人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却不无道理。野草的力量很大,生命力也很强。如今我眼看着校园的野草长得高大繁茂,除了想起夏衍那篇散文之外,还真担心开学后校方是否要开展拔草运动,我们,大概会第二次成为拔草大军中的一员,后一种想法占了主导地位,因为太害怕拔草了,浪费时间,劳民伤财。

 

学校图书馆除了有管理员——两位年轻的姑娘的说话声之外,显得很冷清。幸好看见汪晓湘在借书,我便也钻进了书库,没被管理员发现。这里根本称不上书的海洋,也许可以称为书的小河吧。在这里搜寻了很久,直到那两位管理员下了最后通牒,我才拿着五本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走出书库,办理借书手续。

 

接着我和晓湘来到阅览室。我想为自己写毕业论文准备一些资料。我想研究张洁的散文艺术,但我翻了十几本报刊索引,只看到一篇文章是评论张洁的散文的,这就意味着一旦我选定张洁的散文作为我的论题,我势必会遇到很大困难,极少参考资料,这就是最大的困难。有人说,写论文就是到处找资料,然后得取所需,将资料整理好后,再加加工,就成为论文。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抄不过别人,因为没多少资料给我抄。这时我有点怀疑,我能否将那篇论文写好,但我还是有自信心的。正因为很少人研究张洁的散文,那么我来研究研究,不是很好吗?资料少,从另一个方面说,可以让我的束缚少一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想到这些,我心里又踏实了一些,看来事物总是会有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哲学上说的正和反、好和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现在开始为写论文发愁了,首先是因为我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好,掌握的知识很少,而这些是写论文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写论文不是写散文诗歌,它必须有理论修养,要能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用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这些论点的正确性,而我缺乏的正是理论,至于文学方面,诸如遣词造句、语句通顺等,我大可不必担心,这方面自己已经过关了。其次是因为学校图书馆订的杂志实在太少,就连仅有的参考资料在学校也难以借到。看来,下学期一开学,就要利用下午的时间跑跑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了,不然真是无法应付。但愿我定下的论文题目,不要和班里其他同学“撞板”,最好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研究张洁的散文,让老师好好指导我一下。

 

同晓湘一块走在通往校门口的路上,我们谈起了身为女孩子的难处。我们一致认为,女同志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还是在生理上, 都比男同志有更多的难处,也就是说,女同志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功,必须付出比男同志更大的代价,必须克服比男同志多得多的困难。一般的情况是,女同志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舍弃爱情、家庭,如果要当个家庭妇女,那她就必须放弃事业。事业和爱情、家庭往往得不到统一。这并不是我们俩说的,而是众多女流之辈从过去、现在的社会中得出的结论。你看看当代女作家张洁,她在爱情上是有痛苦的经历的(有人说她现在还是单身一人,我们有做过调查),但是她在事业上却取得了成功。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同时又感到太不公平,为什么事业和爱情就能不能得到很好地统一呢?不管怎样,不管今后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我绝不放弃我的事业,为了事业,我可以舍弃一切。现在我是这样看的,将来也是这样看的,我相信自己说到就能做到。

 

和晓湘分手之际(一出校门,我们就要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回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女的真亏!

 

“我们既要事业也要生活,这就注定我们终身忙碌。”

“我们认了!”

“这种忙碌的生活,失去的是无知和怯懦,失去的是整个社会和历史对女性的不公平,我们失去的是威胁着我们女儿、孙女们的黑色阴影,我们得到的将是一种崭新的生活。

 

让怯懦的人徘徊吧,让俗人们去议论和怜悯吧,同伴们,我们走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

 

这是清华大学周怡在题为《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的演讲中的结尾写到的,她说得好极了,于是“剽窃”过来作为这篇日记的结尾。

 

1983820日(星期六)

读作品记一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 1982年中篇小说选》

 

【人物】

韦乃川:一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也许是生活中存在着太多他看来不合理的现象吧,他总是以高材生自居,自命不凡,看不起别人,对待别人写的音乐作品他不屑一顾。他有这样一句口头禅:“这叫音乐吗?你懂什么叫音乐吗?”在他看来,只有他自己写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音乐作品,才叫音乐。可是他总躺在自己过去的那点成绩上,不愿努力。当他重新提笔写两首歌曲时,却被《歌曲》编辑(一位是他的同班同学,在班里成绩最差,以致退学的女同志,作者写这个人物,实际上也是对韦的莫大讽刺)退稿。韦乃川原本想写一部题为《命运交响曲》的交响乐作品,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他仍然迟迟不动笔,当“我”问起这件事时,他总以种种理由推脱。当他的同班同学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成绩,他只有叹息。这个人物的命运是很可悲的。

 

“我”:一个在逆境中奋斗的青年形象。为了自学音乐,他受到了韦乃川的冷遇,受到另外一些人的冷嘲热讽。尽管他的条件很差,他依然在奋斗,写下了厚厚的乐曲,虽然这些乐曲并没有获得成功,但他在人格上获得了成功。因为他把握了自己的命运,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们总算是在努力,问心无愧了”,“人,总比柳絮重,不会甘心顺风而去。”

 

体会】

作者用《命运交响曲》为题目,写了两个人的命运——韦乃川和“我”。由这两个人的不同经历,两相对照,构成了一部颇为动人的命运主题。这首交响乐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人是不能被命运摆布的,这里的“命运”指的是社会、国家以及个人的命运。同时也使人深思,原来的高材生,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碌碌无为的低能儿,个人必须负责任,社会也必须负责任。韦乃川始终认为,像他这样的专业人才,国家需要的时候,是会主动找他的,根本不需要自己走后门,达到调动的目的,这似乎有些书生气。我又看到,作者这样写,暴露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社会对人才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致到了大材小用,浪费人才的地步。从韦乃川个人来说,他如果真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得已的时候,走走后门,“活动活动”也是应该的,因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可惜他太清高,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年,作品的题目也与韦乃川准备写的交响曲同名,显然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韦乃川没有写成的《命运交响曲》,由他自己的言行、命运完成了,可贵的是,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并不造作,反而显得自然。

 

这篇中篇小说是用日记构成的。日记是出自自学音乐的青年人的手笔,作者把它称为“音乐日记”。全篇小说就像一部交响乐,而每篇日记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几个乐章,日记中的每一个文字又像是一个个跳动在人们心头的音符。人们在听这部交响乐时,时而忧虑,时而喜悦,时而悲叹……这部交响乐贯穿着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即奋斗,在逆境中奋斗,同命运搏斗!能同自己命运搏斗的人,生活给他们的将是惊叹号,他最终能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受命运摆布的人,生活给予他的只是无数的问号,在生活面前是个弱者,自己没有一点收获,只能在搜罗陈年往事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篇小说采用回忆的方式,我们通过那单纯的情节线索,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意思,得到有益的启示。值得一提的是《命运交响曲》可以称为散文式的小说,我个人喜欢散文,又因为它出自女作家王安忆(茹志鹃的女儿)之手笔,就更喜欢女作家的作品。

 30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