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17.循环往复告别互送,不想陷入庸俗社会学

(2021-08-13 00:18:29)
标签:

情感

文学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17.循环往复告别互送,不想陷入庸俗社会学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

    117.循环往复告别互送,不想陷入庸俗社会学


1983729日(星期五)                                                                                                

“朋友们,朝着太阳奔去吧,为了人类的幸福之花快点开放!挡住太阳的树叶能怎样?树枝能怎样?——拨开他们,向着太阳努力奋斗吧……”

                                                                                                                                                                  

这是我从《黑格尔小传》中摘录下来的,是大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说的,我很喜欢。

 

晚上,嬿嫦来了,非常高兴和她交谈。我们先聊了一些个人问题(以下省略200字)。然后她说不能满足于现状,她正在复习,准备考夜大,为她的上进心感到高兴。现在很多地方都要看文凭,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我们国家已经注重人的知识水平了。现在人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夜校补习的招生名额很快就满,但还是满足不了青年们的需求。虽说有些人学习纯粹是为了混一张文凭,能够在社会上吃得开,但不管怎么说,人们肯学习是好的(离题万里了,打住)。

 

我们还谈到阿婷。阿婷的父母希望她找一个大学生,但她自己说,如果是自己认识的,工人也行……

 

晚上8:40分,嬿嫦离开我家,我送她,一路上讲了很多话,当我把她送到南方日报门口时,她又转身送我回地质局门口。如此循环往复,何处是头呢?一直到9点半,我们才各自回家了,谁也不送谁了。

 

1983730日(星期六)

阿婷去某人家之前,顺道来我家,虽说我们只能谈半小时,但也很开心了。

……

阿婷现在变化很大,每次见到她都是笑盈盈的。过去在我面前还会发泄自己的忧愁,现在再也不会了,因为现在她已无忧无虑,就算有忧愁,也不会向我吐露了,某人可以帮她解忧。如今她每次见到我,都告诉我一些让人高兴的事,我的好朋友高兴,我也很开心。

 

1983731日(星期日)

下午全家为李叔叔送行,只是送到地质局大门口,再由司机用小轿车送他到机场。

 

晚上,本想好好看看滨田正秀的《文艺学概论》,穗如来了,想看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然后我们就一起看完两集。我感到这部电视剧的改编始终是忠实于原著的。也许因为太忠实的缘故,我没瘾了。小说我看了两遍,听收音机的小说连播又听了一遍,对故事情节了如指掌,也可以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听收音机时流泪了,到看电视剧时反而无动于衷了。我认为这部电视剧拍得不太好,演赵蒙生的演员周里京把赵这个高干子弟的傲慢、不屑一顾的神情、性格演得很好,但赵在转变后的表现却演得不太好;另一个演员在表现靳开来“牢骚大王”这一特征有余,而表现他的勇猛不够。

 

这几天头老是疼,我知道这是没睡好觉的缘故。下午我偶然说了一句:“这段时间我老是头疼。”就这一句话,引出了父亲好几句话:“你怎么会头疼?想得太多了吧?可能是大学快毕业了,头脑复杂了吧?”

 

父亲居然说我头脑复杂。在我看来,“复杂”二字用在这里,是个不太好的字眼,会引起人们的种种猜疑。……其实我的头脑一点都不复杂,有时甚至近乎简单。除了想到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之外,丝毫没考虑别的事,何来复杂?以后在父亲面前说话,非得小心谨慎不可。

 

198382日(星期二)

今天头一回麻烦我的女友。

 

上午直接到嬿嫦上班的地方(某报排字车间)找她,目的是想让她父亲帮我妹妹查查高考成绩。她对我的到来十分惊讶,我也知道她根本想不到我会到这里找她。一见到她,我就开门见山把事情说了。她听了之后告诉我,今年特别严,发现谁查分数就扣谁的奖金,不过她答应帮我试试。我真诚地谢谢了她。十来分钟的时间,我光说“谢谢”、“麻烦”这类词就不知说了多少遍,说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她说:“事情还没办成你就说那么多谢谢。要是查不到的话,那可真是对不起了,让人过意不去。”

我说:“查不到就算了,让我妹妹瞎填志愿吧。”

我们约定明晚答复,之后我就离开了。

 

要不是为了妹妹,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去求别人的,即使是我的朋友,我也不愿轻易开口麻烦别人。也许我太倔强了。

 

回到家后,爸爸表扬我:“还不错,挺积极的嘛。”

我说:“那当然,我的心情不亚于小jun。甚至比她还急。”加上我这人是个急性子,什么事都力求速战速决,比如收到同学的来信,必须当天回复;即使半夜12点了,洗澡换下的衣服也必须当天洗好,绝不拖到明天(为此,父亲说我固执);别人托我办的事,力求当天办成。我从来不愿意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做,那会打乱我明天的计划,加重明天的负担。

 

晚上穗如来了,我把正在写的散文《海的情思》收起来了,她大概意识到她的到来打扰了我,便和弟弟下象棋去了。这样我继续写《海的情思》。写完后大为不满,觉得题目和内容不相符,有“情”却没有“思”,看来要大改。

 

最近有人在杂志上推荐“快速构思法”,说这是写作文的诀窍。我不太相信,但又很希望自己在写文章之前的构思是“快速的”。我很少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尽管不停地写,看来得好好总结总结。

 

198383日(星期三)

我头一次那么强烈的感受到mm是如此固执。一个多星期以来,为了她填报志愿的问题,家里每天都要争论一番。但是mm呢,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死抱住计算机软件这个专业,而且一说到报中大、华工这些本地院校,就大发脾气,因为她不愿意留在本地。今天的日记,我想就她填报志愿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一个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弱点。mm这个人,刻苦有余但聪明不足,她和我一样,是靠勤奋刻苦学出来的(当然,她也许比我聪明些),加上她自尊心太强,就很容易自己折磨自己,如果她上了清华、北大固然好,但那里是尖子碰尖子,未必能胜过别人,就算她夜以继日地学(凭她的刻苦劲,她会这样做的),但如果学得不活,也比不过别人,甚至会把身体搞坏,这岂不是得不偿失?自尊心特强,就使她产生“我一定要超过别人”的想法,这想法固然很可贵(有一种拼搏精神),但是,当她这种想法不能实现时,她会痛苦不堪。再说她这人从小学到中学都过得非常顺利,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有时还是集优秀三好学生、三好标兵于一身,可以说是个有名的大“红人”。如果上大学后有一年评不上三好学生,她肯定会受不了。所以,与其说到名牌大学就读,倒不如到一般重点院校,还可以保住“尖子”的名声,考研究生、出国留学也比较有把握。

 

再则,如果到北方上大学,她到底受不受得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气候的严寒,她那双每年都生冻疮的手会难受得要命,她还怎么写字,怎么洗衣服?她说她不怕。这根本不是怕不怕的问题,到时候怕都来及了。如果她出外读书,全家人都不放心。还有,她那人的脾气倔强得可怕,现在她在外头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在家里发泄,把火朝家人发,到了外面就不能这样了,到时真是有苦无处诉啊!她还没有走向社会,并没有尝到生活的苦与辛,头脑过分简单幼稚,很难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不听大人们的劝告,真拿她没办法。

一个人过分自信不好,过分自尊也不好,mm就是太自信太自尊了。

 

198384日(星期四)

晚上,为了mm填报志愿的问题,又召开了家庭会议,已经无法统计类似的会议开了多少次了。

 

当爸爸一说到如果不是全国一流大学,只是一般的重点院校,倒不如在广州读书,上中大或者华工,“何必到外头去受苦呢”时,mm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接着就是长时间的沉默,mm只是哭,一句话也不说,也许她是用沉默来抗议。mm无论如何不愿意留在本地念大学,除了广州的学习气氛不浓、教育质量不太高之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本想问问她,但看她近来心情不太好,也就没敢开口,看来还得找时间问问。

 

为了填报志愿一事,mm已不知哭过多少回了,那样子真凄凉,让人寒心。今晚mm一哭,妈妈也陪着她掉眼泪,这气氛让人实在受不了。

 

今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的观点和父亲基本相同,由父亲一人说就够了。如果我再重复,mm肯定会烦;其次,看到mm那副惨相,我也不好开口了,怕再惹她伤心。结果这次家庭会议依然没有结果,志愿到底还是没有填出来。

 

今晚,丽冰匆匆来我家,又匆匆而去。她把晒好的相片交给我,问我去不去莲花山,我说不去,她有点生气地说道:“不上学,又没功课做还不去玩”,大有埋怨我的意思。我想解释一下,可她根本不耐烦,急匆匆地走了。

 

她哪里了解我的苦衷?厦门一行,用去80多元,剩下20多元,准备给mm上大学用的,为她买些出外读书的必需品。我父母的工资都不高,我怎么还敢去玩?再说,我早就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了,只能靠自己的伙食费来度日,买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东西。

 

我非常需要别人理解我,可有时候,连母亲也不理解我。比如今天说起买单车的事。mm就说:“现在还说什么买单车,我出外上大学还不知要花多少钱呢,还买单车。”

 

听了这句话,我有些苦涩,这辆自行车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可终究没买成。难道为她上大学花钱就理所当然,我上大学需要买自行车就不行吗?当老大真亏!心里认为很亏,但行动上还是要有老大的样子,让一让mm。我经常都是让mm、让弟弟的,希望他们理解我。

 

“你姐姐有钱嘛!”妈妈的一句话把我从沉思中唤醒了。

我登时来气了:“我哪有那么多钱?”每个月我只有21.5元伙食费,除了自己买书零用外,每月还要买点东西给弟弟吃,我已经很节约了,因而有点点剩余,把这些剩余的钱存起来以备急用。但是不管怎样,我也不是开银行的,我还是个消费者,没用父母的一分钱已经相当不错了,想买自行车需要近200元,我从哪里来这么多钱?

 

好了,我不想老是谈钱,我不想陷入庸俗的社会学中,但我有怨气时,当然需要别人理解我,当我的目的不能达到时,我自然要鸣不平,这只能借助于日记了。

36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