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文学 |
1983年4月9日(星期六)
又到了周末。
课间操后的几分钟,只要跟小娅在一起,那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你看她的动作,再听她说的话,准保你会笑得前仰后合,会捂住饿肚子直叫“哎哟”,她可真是个大活宝呀。
你看,她来到我们身边,告诉我们:“你们快来,我告诉你们一件事。”
我和玉琼跟着她来到黑板报前,她指着黑板报中间那幅画说:“你们看那幅画,男人脖子女人头!”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尽管我很少留意系里出的黑板报,经她这么一说,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这幅画名曰《夸张的追求》,乍一看,好像是在草丛中,一片大树叶从空中飘落。这哪像个人,怎么说是男人脖子女人头呢?我不解其意,等我再仔细看看,这才明白了,画面上画的根本就不是树叶,确实是一个人,一个姑娘披散着长发漂浮在空中,向人间俯瞰。她在看什么呢,又在追求什么?再细看她的脖子,喉结画得很大,凸出来了,这明明是男人的脖子嘛!我终于看出了这幅画的奥秘,小娅说的没错,我笑得更厉害了,说:“画中人好像得了大脖子病似的”,有人附和着:“就是嘛。”
这时,男班长上楼来了,小娅又叫住了班长,嘴巴放开了机关枪:“某某某,你看这幅画,男人脖子女人头,女人的脖子是那样的吗?这是对我们女性的侮辱,我们班女同学多,我们全班女同学表示抗议,谁画的,要他来改正,重新画一幅。”小娅的嘴巴就是厉害,连想都不用想,一连串新鲜玩意就从她嘴里飞出来了。
男班长看了看画,说:“是这样的嘛,你看她们比较瘦,瘦的女同学是有一点喉头结的,你较胖,所以看不出来。”
这时又来了几个男同学,小娅又叫他们来看这幅画,并把对这幅画的评价又说了一遍,人们又是哈哈哈大笑了一阵,有男同学哈哈的大笑,也有女同学嘻嘻的笑声,笑声持续了很久。
小娅的名堂真多,班里的文娱委员姓梁,她便叫别人“梁文娱”,学习委员姓张,她就叫人“张学习”,当然,文娱委员是女同学,她当面叫人“梁文娱”,学习委员是男同学,她只能私下里叫别人“张学习”。
班里似乎只有小娅最有威信,她学习好,嘴巴又能说,普通话还标准,一开口就说得头头是道,博得同学的信任,而且她又很会做人,社会经验丰富,见识多,说起话来颇有水平。只要你经常和她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个开朗、活泼的姑娘是很厉害的。她能说会道,不轻易得罪人,但是她生气的样子是很吓人的,如果她真的生气了,她会动手打人的。这样的事在我们班发生过一次,那次她把同宿舍的一位女同学的脖子都抓破了。
每个人都有让人觉得可爱的地方,也有让人觉得可怕之处,但我是不怕她的。她呢,看上去和所有同学的关系都一样,既不和某个同学特别好,也不特别恨哪位同学,最令我佩服的就是她那张嘴。
1983年4月10日(星期日)
写下自己对马克思一段话的理解。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中的第四节专门考察了艺术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于是,老师在布置预习时提出“这种不平衡关系是文艺发展的现象还是规律?”这个问题,并说下节课要听听听我们的意见。我觉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弄清楚马克思在第四节中所说的几种情况。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的不同艺术种类的样式的发展不平衡。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艺术形式可能不但没有相应的发展,甚至会停滞或逐渐衰落,如希腊生活和史诗这样重要的古典文学样式,在当时曾开过灿烂之花,可后来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而消声匿迹了。因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另一种情况是,整个艺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不平衡。即是说,艺术的繁荣并不同社会“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物质生产比较发达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其艺术的繁荣、发展和达到的成就几不一定高于其他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如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或奴隶制初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然而希腊的文学和艺术却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我国历史上也存在这样不平衡的关系。例如先秦时代的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趋势总没有魏晋南北朝时代那样高,但却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但在魏晋南北朝除了建安文学外,其他就大都是“绚丽不足珍”了。拿古代神话、史诗或者莎士比亚的剧作与现代人相比,自有它们为现代人所不可企及的高度与成就。马克思认为,“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么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现象是存在的。
按照哲学定义,规律是指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同物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请注意这里的“固有”二字,按词典解释,“固有”即“固当如此”的意思,而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是否固当如此是不平衡的呢,恐怕不见得吧?所以我以为,物质生产和发展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是文艺发展的现象。
总之,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发展是平衡的,唐诗发展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唐朝社会安定,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优越条件。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既有平衡的现象存在,又有不平衡的现象存在。在考察这个问题时,除了最后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因素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政治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本身的历史继承性等诸多因素。
1983年4月11日(星期一)
真没想到,他居然能当选为“文明礼貌月”积极分子。
他嘛,我私下里称之为答尔丢夫(莫里哀喜剧《伪君子》中的人物),也就是说,他正是一个伪君子。就在今天,我听同学说,他和班里的一位女同学一起去逛公园、听音乐会,关系不错。可是当同宿舍的男同学问他是否跟那位女同学好时,他却说:“拾都不要”,即是说,他愿意去捡一个东西,也不要那位女同学。难道一个人居然连一个东西的价值都不如吗?早就看出他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我却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既然不要别人,又为什么和别人那么亲热?这种关系是不能勉强的,把人看得跟东西一样,那位女同学就该立刻和他分手。那位女同学也真是,为什么偏偏看上他呢?要是让我去提醒一下那位女同学,她也许会认为我造谣或者别有用心。所以这些事我还是不管为妙,让她自己慢慢看透他,自己眼见的事实总比旁人说一千次的效果要好,但愿她不要上当。这样的人能够说是讲文明讲礼貌吗?
每当我听到这些事,总是对上当受骗的那一方表示同情,但又不便及时提醒对方,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真正认识一个人的灵魂是多么不容易,应该慎重为本。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够慎重,总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呢?凡事应该三思而后行呀。
1983年4月12日(星期二)
今天很凑巧。我翻到自己不久前写的一首十六字令《思》:
思,江火航标伴客离,长相望,倩影最珍惜。
于是立刻勾起我对女友的怀念之情,每当看到班里一些不愉快之事,这种怀念之情越发增强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再也不会用童年幼稚的目光来看待世界、看待当今的现实了。我虽未走向社会,但在大学这个社会角落里,我看到了许多让人看不惯的事情,使我的阅历有所加深,也稍微懂得了一点处世之道。
……
班里的事情越来越令人讨厌,当初我还以为是自己的性格,是自己看人的独特眼光导致的,现在看来并不然,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班已经没有希望了,想快点毕业,同那些人分手,我自然也不例外。
前不久,一位女同学收到报刊的退稿信,这事被班里的的同学知道了,于是一些很难听的话就从那些“樱桃小口”中吐出来了,什么“瞧她那副德性,还想投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自量力”等等。听了这些话,很为那位女同学打抱不平啊!假使我正想投稿,我也不敢投了。我在心里说道:“人啊,你的舌头能否再短一些?”所以我很信奉孔夫子的话:“三思而后行”。
班里有些人惯会捕风捉影,只要看到一男一女在一起,风言风语就传出来了,一旦发现两人在谈恋爱,就跟踪追击,不惜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例如夸张、比喻、象征、描写等等,连细节也想到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闹的满班风雨,把当事人弄得尴尬万分。难道男女同学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友谊?假如那些人也遇到了知音,别人用同样的办法对待他们,他们又作如何感想?
一想到这些,我真想长出翅膀飞向月宫。苏轼不也是这样的吗?他在被贬时,曾经想以仙人自居,力求摆脱被贬的现实。他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但毕竟是“欲”,并不能真正离开现实的羁绊,这真是苏轼的可贵之处,他接着写道:“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间?”苏老夫子尚且知道人间即使有再多的丑恶,也比冷清的月宫好,我为什么就不懂呢?
于是,在班里许多人都在为毕业分配而找男(女)朋友时,我依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并把这颗心全部献给了学习。我不愿意有任何事情来扰乱我安宁的心境,也不希望有任何人撞开我的心门。我觉得生活中有比爱情更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学习和事业,我只希望人间多一点希望,少一些瘟疫,周围少一些丑恶,多一些美好。
(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