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9.文艺会“击鼓传水碗”,“形象思维”讨论现场更形象

(2021-04-14 10:24:47)
标签:

情感

文学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

当年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的生活,会怎样?

我的青春谁做主?

十六、七岁开始的原始记录,四年大学记了160余万字,除了个别错别字,一字未改,堪称原汁原味。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9.文艺会“击鼓传水碗”,“形象思维”讨论现场更形象

19.文艺会击鼓传水碗形象思维讨论现场更形象

1981324日(星期二)

一阵阵撕裂人心的哭声传来,邻居一位阿姨又在打她那8岁的儿子阿春了,只听竹鞭子打到皮肉的声音,噼噼啪啪,边打还边用潮州话凶狠地骂着,阿春的哭声令人心碎,真可怜!其母太狠毒了!

 

阿春的亲生父亲几年前得癌症死了,不久他的母亲改嫁了,嫁给了一个地质队员。从此,幼小的阿春厄运连连,其母几乎天天晚上都打他、骂他,却没听见他的继父管一管。天下哪有这样凶狠的母亲?人们常用慈母心来比喻一个母亲的心,可是这位母亲的心,唉!

 

每当阿春遭毒打我的心就像针扎般难受,我为这个小生命鸣冤叫屈,希望他的母亲快快住手。

 

1981325日(星期三)

下午,我们这些大学生开了个文艺会,简直让人回到儿童时代。

全班人围成一个圆圈坐着,我们班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背朝大家负责击鼓,盛着半碗水的白瓷盘从一个人手中飞快地传到另一个人手中(对,你猜对了,就是击鼓传花),大家都巴不得这碗水赶快从自己手中传出去,一时紧张过度,水把人的衣服都弄湿了。最倒霉的是鲁敏和林紫雯了,已经有五六次,鼓声停止时,瓷碗刚好在她们手里,整张木凳子都湿了。

 

鼓声停止后,那些刚巧拿着碗的同学,只好走到课室中间,在粉笔盒里拿出一张事先写好的叫XXX出节目的纸条,把这张纸条交给出节目的同学,那同学便乖乖地出去表演节目了。

在表演节目之前,不免要讲几句客套话,诸如“我没准备了,大家只好将就点了”之类。

 

文艺汇演就是以击鼓传水的形式进行的。这些文艺节目有诗朗诵、独唱、重唱、合唱,唱的歌曲也是人们较喜爱的,只可惜唱得好的同学只有一两个,其他人不是唱走了音,就是跑了调,或者因为起音太高,唱到中间唱不下去了,只好降低八度来唱,十分动听的歌曲经他们洋相百出的演唱,简直难听死了。

 

我很幸运,连一首歌也没唱,一首诗也没朗诵过,但有人比我更幸运,干脆不来了,可以在家安静地看书学习,而我却浪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

 

1981328日(星期六)

家门口新种了一棵白兰花树苗,这树苗长得不太茁壮,只伸出几条枝,其中一条枝还是被折断的,树苗比我矮一截。

 

看见这棵小树苗,我盼望它快快长大,想象等它长大后,满树开满了白兰花,阵阵幽香会随风送进我家门。吃饭时闻到它,可使人多吃点饭,仿佛要把这香味全吞进肚子里去;学习时闻到它,可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忘掉疲劳,也伴随着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记得我复习准备考大学那一年,夏天一到屋后花园的茉莉花香味沁人心脾,花香随风从窗口飘入房间,顿时我的睡意全消失了,又抖擞精神复习功课了。自己考上大学,也有花香的功劳呢,是它们伴随我度过了夏和冬天(夏有茉莉花、夜来香,冬有含笑花)。

 

看着这棵小树苗,回想着往事,我不禁说出声来:“小树啊,你啥时才能长大、开花?”

“这小树保证比你长得快!”小姨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还是努力学习,不要想入非非吧!

 

听说班里有些同学正在写小说,我半信半疑。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一定的创作水平,是写不成小说的(一些天才人物例外)。即使写出了小说,也只能是拙作,不可能成为一篇成功的小说。不过,作为练习练习,也未尝不可。我自己也觉得,学中文的应该多动笔才行,在不妨碍学习功课的基础上,我也准备写点小东西,搞点“自留地”。

 

下一步的打算:把自己小学和中学的一些片段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主要写自己,也可以把别人做过的事放在自己头上,即像鲁迅说的,往往嘴在山东,脸在北京,鼻子在浙江,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个打算看条件是否许可,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比如考试),这项工作争取在四月份完成。

 

1981331日(星期二)

下午回校分组讨论文学概论课的形象思维问题。

教我们文学概论的年轻的曾老师参加了我们组的讨论。也许是老师在场的缘故,没有人愿意打头炮发言,尽管老师一再催促,还是无人理会。静场了许久,曾老师没趣地走开了。

 

老师刚一走开,我们组的组长小娅就发言了。

她说:“好,现在我先发言。”一句话,把全组人逗得哈哈大笑。

接着她说:“因为刚才老师在,而我的发言稿是照搬他的,我怕老师说我,所以不敢发言。”

又是一阵大笑!

 

她谈了形象思维的特征,大都跟老师讲的差不离。她发言的时候,曾老师又来了。小娅发言后,又是静场。

好一会,陈志坤和金露先后发言,之后再也没有人发言了。

 

曾老师见这状况,又离开我们组,却叫来了一位老教师,姓白。老教师问小娅:“你们组的同学都发过言了吧?有没有什么问题?”

小娅撒谎说:“他们都发过言了,他们觉得没什么问题。”

接着,这位白老师讲了几句话,时间已过四点半,我们的讨论结束了。

 

我个人意见认为,讨论形象思维的问题确实没什么意思,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肯定有形象思维,并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没有形象思维,作家不可能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更不能发挥文艺作品的审美教育作用。

  2035

     上世纪大学日记(连载)19.文艺会“击鼓传水碗”,“形象思维”讨论现场更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