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与生活,搞笑就是主题?

(2020-09-02 09:15:52)
标签:

杂谈

艺术与生活,搞笑就是主题?

                       艺术与生活,搞笑就是主题? 

      

当年大名鼎鼎的赵本山在某次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说,对艺术价值的评价,目的优劣的标准,就是看观众笑不笑,观众笑,开怀大笑,那就是优,就是好,不管它是什么主题,也不管它有没有主题。

                                                                                                       

本山先生说的是,传统的艺术评价标准,动不动就是主题先行,要看主题是否符合大局要求,有没有深刻的思想底蕴等等。这种主题论窒息了艺术的生机。艺术品,包括影视作品、地方的文艺作品,比如东北的二人转之类,一定要赋予它“大而全”的所谓主题,那么它存在得了吗?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艺术,是人的精神食粮,既然是人所必需的粮食,你管他什么主题不主题?就好像一桌满汉全席,只要吃得开心,吃得饱肠胃,吃得满桌人笑眯眯的一样,吃东西,吃笑了,肯定是吃好了;看一场演出,看其中一个节目,看笑了,那就是看好了。从日常生活中的“吃好”到高于生活的“看好”,都是一个理。此言是对赵本山言论的肯定。

 

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为什么一些确有深度的、很精致的艺术品,人们却笑不起来呢?甚至不知其中味,把脑袋弄得“蒙查查”?肚子没吃饱,脑袋反而发胀了,这说明了什么?完全怪艺术家们没水准?还是怪喜剧演员没品位?固然这些层面的原因都存在,但更重要的社会原因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愉快地、舒心地、爽朗地、惬意地笑的机会太少了。

 

大家睁眼看看芸芸众生,多数人为了生活,少数人为了发展,整天与光阴赛跑,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他要金钱,就没有属于个人的时间;他要效率,就不管支撑生命的那颗心脏跳的有多快了,再加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棺场丑恶,社会风气庸俗,每个人心里阴暗角落里跳蚤的骚动等等立体原因,你笑得出来吗?于是本山先生以笑为终极目标的主题就出现了,应验了,丰收了。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脱颖而出,就是笑的标准结的硕果。不管他是低俗、庸俗,还是旁门左道,只要大家边看边笑,跟着笑,就赢了,就成了。道理就是这般简单!

 

笑,不但是个评判标准,更令人吃惊的是,笑,成了主题,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目的都是为了笑。我们发现,许许多多的节目确有这样那样的主题,但是人们看了却不笑,这就好比在饭桌上,你点的道道菜造型很漂亮,内容也很实在,但你吃起来却味同嚼蜡。原因是什么?就是芸芸众生在这个社会生活中没有了主题,甚至对很多主题无法认同,无法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大家的思想意识里无主题了,归根到底是偌大的社会无主题。社会生活既然都没了主题,你叫高于生活的艺术能有什么主题?在没主题的情况下,“搞笑”就成了主题。国内拍的很多抗日神剧,确实很搞笑,比如将棉被淋湿披在身上,勇士向着敌人的碉堡冲去,湿棉被居然挡住了子弹,碉堡虽然没炸掉,人却活生生的回来了,哈哈哈,够神奇,你这笑是讽刺编导吧?

 

从中国艺术历史发展的传统来看,“搞笑”从来就是插科打诨,但是在今天,它却成了主题,这真是历史的突破啊!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前绝后的创举啊!从赵本山到小沈阳,以后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也许还有许多的赵本山、小沈阳交替出现,当然不光是在大东北出现,也可能在大西南、大华南、大华北等地出现。哎哟,不一而足!

(1259 1108

 艺术与生活,搞笑就是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