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月 如
霜(散文)
在喧嚣与繁华的都市,男人们和女人们都染上了鲜活的色彩,笑声盈盈,暖声柔语,见面不管相识不相识道声:“您好!”别后不管有事相求否说句“拜拜”,好不礼貌可亲。
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遇,见了她,或是有求于她。
“有方案吗?”“有!”
“留一份!”
“原来就有一份,有意思就复印吧!”
“你们到别的单位,都是叫别人复印?”
“是的。”
“方案太粗了,如果我们参与,肯定要重做。”
前者是他,后者是我。这段对话是不是有点冷冰冰的,大有战场上争锋相对之味?为了一项公益宣传活动,我已到过若干家,应该是闻名遐迩的若干大企业的“家”,所到之处,不管有无“收获”,不管是否总裁号人物,或是秘书小姐们,尽管他们都把钱袋捂得紧紧地,但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而碰上她,表情冷峻,言语冷清,好一个“冷月如霜”啊!
“喂,方案看过了吗?向你请教。”
“看过了,看来你们这个活动是正规的,只是太粗了,企业是要讲效益的,讲等量回报的。”
“还应该有支持的成分嘛。”
事后几天的通话,前者是我,后者是她。
本来是不太情愿打这个电话的,试想想,在舞文弄墨这行当,早已算得上个人物,而摊上一项宣传活动,还得自己去“找米下锅”,市场经济把动笔头的人逼到了“乞讨”的境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隐士遗传给我们的,那为什么又要打这个“再讨”的电话?!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自相识”,也许是见惯了“笑容可掬
”,“冷宫嫦娥”别有她的力量吧。这是文化人的狭隘与务虚相结合的情调促使我长了一层对“月”的认识。
接下来的工作关系不断展示:她的姿容,她的思维,她的责任心,令我唏嘘:好月如霜啊!
她的文件夹里成摞的各级各类的请求她所在企业参与的活动信函、方案,压得我也喘不过气来。
她说:“活动太多了,大凡都有点来头,有的真假难辨,有的一看就毫无意义,或没什么意义,无题硬做,小题大做。现在广告业务难找,有的人就想个点子,拉上‘婆婆’,借活动之名挣些收入,你说叫企业怎么办?”
随着我从事活动的深入,证实了她的苦恼是有根有据的。她不采取十分冷静、审慎的态度“支付”参与活动的广告费,无疑就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她是对的。
她一头秀发,个子说不上高,但纤瘦苗条,这个美丽的倩影,是她学驾车,在远离闹市的山间小道上展现出来的。在那儿,那种地方,还给了她温柔与秀丽、坚强与刚毅完美统一的品格。她的聪慧和对机械的掌握能力是惊人的,两三天,她从不会发动,起步,到在盘山公路上高速行驶(连教练也说她该去开赛车)。尽管有时险象环生,然而她笑声吟吟,累了,到山道旁采几束芦苇似的茅草,而且挑选那些颜色红丽的,插在车头,跟着披肩长发也飘扬起来,山风大作了,因为此时轻车已过万重山了。
山那边的月升起来了,远方的闹市,眼前的山、人,都披上了一层凉爽的清辉,山湾的水塘边,树影摇曳,一块青石伸到水里,她站在那儿,把相机递给我,我见到镜头里的她与天上的明月构成了一幅水墨画,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停在我的心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时代经济大潮中,真实的女性是不是应该像她这个样子,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否则,是不是会因娇柔失去自我,靠外表哗众取宠?面对着月,好像第一次见到月。好月如霜啊!(1322)
——选自笔者2000年出版的小说散文论文集《白天的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