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尼山圣境,为何拆了圣父故居,五字成五厅?

标签:
游记山东 |
2019/10/14,一早吃了山东小米粥和馒头之后,坐了2个多小时车,到达尼山——孔子的出生地。当车子先经过一大片别墅区,又经过一片废墟时,郑老师告知我们,这是古昌平县,孔子父亲的家,而刚才的别墅区是把昌平县拆迁后,政府把当地居民安置到别墅区。伟大的孔子绝对想不到,2千多年后,为了开发旅游,为了赚钱,后人居然把他父亲所在的县城拆掉了。
下了旅游车,远远望见屹立在儒宫西侧小山头上的孔子铜像,背山面湖,面南而立,像高72米,基座高度为18米,海拔高度为273.8米,为世界最大最高的孔子像。
去过很多寺庙,进过许多大雄宝殿,那里的佛主塑像也很高大,但是感觉很不一样。那是一种无比的威严感,让人心生畏惧。
孔老夫子的塑像就不一样,正像《论语》中所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对于参观者完全没有一点儿“压迫感”。远观也好,近看也罢,总觉得他就是村里最慈祥的那个老人,正笑眯眯地欢迎你的到来。

进入尼山圣境游客中心,老师去买票,然后坐了十分钟旅游观光车(这里叫校车,因为我们来学习)开过山路,到达景区。

尼山孔子大学堂名字是以《四书》中的《大学》命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已。”这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宗旨就在于弘扬人的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先要修好品德,修好一颗公平正直的心,然后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努力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家庭管理好后去考取功名当公务员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把国家治理好,待国家治理好后,把整个天下都治理成理想的“大同”社会,从此大家都生活得很和谐很快乐!


大学之道,一步一阶,循序渐进,止于至善。进入大学堂开始“登堂入室”的求学之旅。登堂入室来源于孔子教学典故,由此开启步履艰辛的求学之道,大学之道由5组台阶组成,每上升一组台阶,代表人生进入更高阶段。我们一步步艰辛向上攀登81个台阶,方可抵达求学的最高峰。体验大学之道的仪式,分为初进阶、再进阶、三进阶和终进阶,分别是中庸之道、仁爱之道、良善之道和诚信之道。
大学之道两边栏杆扶手头为有凤来仪的凤凰,两侧设立长明烛灯,代表孔子高举生命之道,弘扬心性仁学,丽如日月、朗照百代。两侧还有现代的仿竹简电子屏。

经过攀登81个台阶,我们终于站到了高山仰止的大门下,与这四个硕大的字比起来,我们显得那么渺小,修行的路还很长很长……
在72贤廊厅,东西长105米,南北宽17.5米,高16米,是大学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之一,共有31组壁龛,表现孔子弟子的高尚品德。
72贤廊厅用泥塑的形式刻画了孔子名下最出名的72弟子塑像,可谓栩栩如生。
高大的塑像矗立在这庄严的大厅两侧,每一组塑像都是一个故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色彩鲜艳而柔和。他们或在争论,或在聆听,细碎的脚步声在一瞬间戛然而止。听,那来自远古的对话。我无法追究每组泥塑突出的每个故事,只感觉这条长廊每一根立柱,头顶的装饰以及灯饰还有它的纵深度让我想起法国凡尔赛宫那个奢华的灯饰艺术长廊。
大学堂内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厅,各厅又以彩绘、生漆脱胎、书法、粉彩堆白、壁画、铜雕、漆画等形式向世人展示着为人处世的根本,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厅是大学堂的核心部分,其中“仁厅”居中,是最大的主厅。这是一个面积达到三千平米巨型的“课堂”。可容纳上千人在这里听课,中央是一列列的书案,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领取毛笔和字帖,读论语、抄经典。我们从老师那里领了一支小毛笔,跪在仿古案前,屏息静气,用小楷书法一笔一划临摹论语段落,感受了传统文化魅力与书法神韵。我应该是团友中第一个抄写完毕的,抄完后把笔还给老师,抄写后的“成品”可以带走。在尼山景区里所有工作人员,称呼游客都叫老师,实践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周就是一个儒文化藏书阁,高大的书架一直延伸到屋顶,放满了儒家经典的古籍——但这些古籍只有书的轮廓,没有内容。
灯光渐渐暗下来,灯光秀开始了,台上翩翩君子吹着悠扬的长笛,一旁的窈窕淑女弹奏着古琴,远处的屏幕上在灯光的作用下变幻着各种图案,好一副山水画啊。
集灯光、多媒体、传统器乐、古调吟唱于一身,精湛的古典声乐演艺与美轮美奂的灯光,将人们带入梦幻的时空中。静心体悟“我欲仁”,“仁者动,智者静”的意境,体会文化艺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义、礼、智、信”四个厅围绕在仁厅四周,根据四象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每一个厅的门把手上都有对应的动物装饰,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厅。每一个厅堂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孔子的思想。每一个厅的装饰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要慢慢的体会感受,转了个圈就出来了,无暇感受。
父亲生前就比较崇尚儒家道德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欲先得知,必先予之”等等儒家文化的精髓,更崇拜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思想文化道德观,并且把这些思想文化理念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想到父亲,泪目,感觉无论我走到哪里,父亲总是伴随着我……
漫步在大学堂,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魅力,也不得不佩服当今建筑师的心思细腻。学堂内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厅,还设有诸子百家廊,七十二贤廊,儒风雅苑。主厅云顶用檀木作梁,两旁灯火通明,空间宽阔,进入大厅的每一位游客无不惊叹,无不驻足称赞。还有运用现代科技融合古典艺术的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的灯光秀,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古老的身影端座在那里,慈祥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仿佛听到了来自两千五年前传来的谆谆教诲;仿佛又回到了强汉时期儒风鼎盛的那个时代。
儒家思想论著《春秋》《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书,至今是我们必须要修的国学精典课程。
真正的尼山圣境,不能只有气势宏伟的建筑,它应该有浓浓的文化味儿,有厚重的历史味儿,应该让游人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感受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给后人带来思想的光辉,当年孔子驾着马车去讲学,在田边、树下都是他教学的课堂,而如今的大学堂,是让你在奢侈的环境下镀镀金,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做做样子,抄写论语段落,试问孔子的在天之灵会答应后人这样做吗?恐怕他会被气活过来,再谆谆教导你一番。如此建筑,真的有点辱没了圣人之名。


从孔庙出来,坐车到了曲阜,我们先坐着马车游古城——一驾马车坐着12人,实在有点多,马儿跑得吃力,我们又被挤得难以动弹,马蹄声声中,一匹匹油光水滑的枣红马,拉套着装饰华丽的仿古车,迈开优雅的方步,晃动清脆的马铃,满载着兴高采烈的游客,一辆接一辆地奔向孔府、孔庙、孔林等景点,又嗅着孔府家宴的饭菜香奔向古城里的大街小巷。直觉告诉我,真正的马路在眼前又鲜活生动起来,从容的马车排挤了钢铁躯壳的生硬与急迫,重现了人马之间亘古以来的默契相生与安然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