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商殇诡异(长篇小说连载)第二章十亿元馅饼初照月(下)

标签:
祖国美好时代长篇小说 |
分类: 商殇诡异 |
战区的各种小漏洞堵住了,但正面战场的大消耗却无法减下来,距离上次营销会议的时间已过去了3个多月,章总不能不急了,迫使杨总兑现合同。
杨总开始兑现合同了。
这天,章总一上班就跑到财务部:“你们赶快准备3000元,到幸运楼宾馆找杨总,他马上把300万元的支票交给你们!
胡经理非常高兴地到了幸运楼,到餐厅没见到杨总,就到1113房按门铃。杨总睡眼朦胧,头从门缝中伸出来对胡经理说:“你们到幸运厅等我。”
20分钟以后,杨总带了五六个人来到幸运厅,开茶位,拿点心……只字不提那300万元的事。
自然,福寿乐公司没有见到那300万元。
章总又催杨总了,杨总现在是催一下动一下。
福寿乐公司又按杨总的要求,填了一张资金需求量申报表,就一张纸,章总填上了公司需要3000万元,表中另外有两家公司填写了各需要5000万元,还盖上了公章,显得颇为正规。
一次又一次地填申报表,公司每填一次申报表,杨总就要借一次差旅费,有时借2万,有时借4万,足足借了六七次!
胡经理也憋不住了,向章总诉苦:“这样零打碎敲地借差旅费,加起来也有20万,而且每次只见借条,不见差旅费的发票,他是投资者呀,怎么要拿我们这些被投资者的钱呢?这样长此下去,到底还有完没完?”
章总默不作声。杨某又一次写借条让章总签字借款时,章总终于没有签,但杨某的姿态似乎很高,还是把这一次公司填的资金申报表拿走了。
小溪看到杨某下楼时的背影,断定这家伙今天没借到钱,可能要消失了。
果不其然,杨某和申报表一去不复返了、杨某的手机也停机了。章总这次真的急了,派人去了杨总的公司,发现号称中国锦田投资(集团)公司,只租用了宾馆的一间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两三人,桌子两张,凳子四张,桌上只有一部宾馆的分机电话,连电脑也没有。守电话的小姐说:“杨总很少到办公室,他在哪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有很多大事,他东南西北跑,老总的事,我们哪管得了?!”
章总觉得不对味,找到了锦田投资公司的上级,上级总裁说:“我们集团有20多个独立公司,他们独立运作自主核算,你们的事还是直接找杨总吧。”
没过几天,上级总裁打电话给章总:“我们已对杨总进行了组织处分,停了他的职。既然你是和我们公司签的协议,我们会负责。现在美国花旗银行的500万美元已到了我公司在长沙的某房地产公司的帐号,这个房地产公司管理混乱,不敢要这笔钱(奇怪,还有不敢要钱的公司?乱,不是正好可以趁火打劫吗),如果章总急着用钱,可以先给你们1000万元人民币,但你们要先给我们20万元的活动经费,再派上财务和我们到长沙办手续,1000万元到你们公司账号后,要立刻提出15%的现金给我们公司,然后按贷款利息付利息,期限一年。”
小溪和中层以上人员坚决反对这样做,很明显,这又是个骗局,而且总裁亲自出来骗了,就算不是骗局,公司付出的代价也太高了。
杨总消失了,他没为福寿乐公司引进一分钱,反而花去了公司上百万元,促使公司大干快上,实施大战略,给公司造成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是巨大的。
章总奋起反击,一纸诉状递到法院。
按章总的个性,事业有成后乐善好施,从来是注重大局、大场面、大方向路线,要他变成锱铢必较的小气商人,那是与生俱来没因由的。如果为了被弄走的区区几十万元而兵刃相见,章总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可恼的是,杨某是引导他实施大战略的罪魁祸首,造成公司如今入不敷出,表面轰轰烈烈,而后续资金吃紧,从骨子里开始空虚。对于投资,所有合同都是白纸黑字,并非儿戏,章总有句名言:我说的话比签的合同还管用!没想到对方不仅信誓旦旦,言之戳戳,还有那么多的白纸黑字,居然还是毫无信誉。再一调查,虽然无法像刑侦部门那样对杨某弄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运用已有的人际关系,把蛛丝马迹拼凑起来,才知那杨某只不过是个“皮包”,可能处于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吃了上顿没下顿,居无定所的境地,而且没有正经事干,口袋中无钱,却宣称有大钱、有很多很多的钱,真是混蛋一个!真正是小钱搏大钱,无钱搏大钱,子虚乌有的大钱,搏走了公司的“小钱”,而这“小钱”恰恰是杨某之流的“大钱”!居然敢搏到我头上,天理不容!
章总怒形于色,问老朋友罗厂长:“你对杨某到底了不了解?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罗厂长面有难色,说:“杨这个人,我在位时接触过几次,他也是说要为我厂投资,而且要我那个厂出点活动经费,我所在的厂百分百姓公,预先花钱融资根本不可能,他也只好作罢。以前我一直以为他能弄到大钱,是我们的体制不灵活,没想到这回你们给了不少钱,却是这个结果。”
章总说:“这个结果,是什么结果?我们被骗了,杨某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
罗厂长说:“是不是骗子还很难说,几个亿的大资金,不费些周折是弄不来的,再说,他也想拿到8%的融资费用嘛,也可能是言过其实,没那么大的能量,却吹那么打的牛皮!”
章总说:“吹牛撒谎是前奏,是表象,接下来就是欺诈就是骗!”
于是福寿乐公司以杨某违约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状称:杨某所在的锦田公司,以投资合作为由,向福寿乐公司借款83.4万元,间接开支不计,杨某的公司应如数偿还福寿乐公司款项。
开庭那天,福寿乐公司的专职律师曹某自以为是,擅自主张,认为法庭通知8点15分开庭,至少要等到8点半才能正式开庭,因而推迟出发时间,途中又遇塞车,公司一行人到法院时已是8点45分。法官大怒:“法庭神圣,怎能迟到?不想开庭,就回去吧!”一怒之下宣布改日开庭。此时被告杨某及他的顶头上司则面露喜色。他们在想:诺大的福寿乐公司,居然视法律为儿戏,幸哉幸哉!
福寿乐公司不得已又多交了2万余元重新上诉。
再开庭时是一个冬日,原告和被告都准时到庭。法庭辩论从8:15时一直辩到12:15时,足足辩论了4个小时!杨某和他的顶头上司始终处变不惊,一副无赖嘴脸,振振有词。称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合作及资金投资5个亿,不是一般的合作。因原告多方面条件较差,有隐瞒真相行为,导致被告损失了几十万元的融资费用,为了合作被告才一言不发。因此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官居然也倾向于被告,认为合同无效,因为这份合同是融资合同而非投资合同……
几个月后,福寿乐公司受到了法院如下内容的民事判决书:
原告福寿乐公司与被告锦田投资公司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书》无效。
原告依据无效合同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损失80多万元,依据无效,本院不予采纳。原告称因被告的投资款没有到位,导致其给广州民营科技园管委会支付违约金,造成其生产经营陷入极其被动局面,经济损失巨大,对此未能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实,故本院不予采纳。
杨某向福寿乐公司及原告个人所借款项,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
在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被告锦田投资公司返回50万元及利息给福寿乐公司。逾期付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第232条的规定执行。
本案受理费18220元由原告福寿乐公司负担15122元,由被告锦田公司负担3098元。
…… ……
福寿乐公司被骗了钱,打官司又赔上了诉讼费!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小溪看来,福寿乐公司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其实就是一桩诈骗案,投资协议的实质就是贷款协议,前提就违反了合同法。杨某把福寿乐公司套进来的第一步棋,就是一个圈套,致使法院判决合同无效,杨某逃脱了违约、给福寿乐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责任,自己却充实了自己的现金流,真乃鱼与熊掌兼得!而他个人借福寿乐公司的款项,不能代表锦田公司,纯属个人行为,法院在此案中不采纳福寿乐公司的诉讼请求;杨某的第二步棋也不是投资人所为,而是以帮福寿乐公司融资为手段,多次骗取福寿乐公司的现金。此案应以控杨某诈骗为由重新起诉。
章总问公司的曹律师:“需不需要以诈骗罪重新起诉?”
曹律师慢条斯理地说:“看来我们是被杨某骗了,这杨某也是够狡猾的,前期我们就被他装进了无效合同的陷阱里,一错再错,要把案子翻过来,要费很多精神啊!”
就在福寿乐公司徘徊在是否要重新起诉时,锦田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法院判决偿还给福寿乐公司的几十万元现金也成了一纸空文。因为该公司租住的宾馆已换了新主人。在经济发达地区,被骗上百万元,在公安部门看来都是小事一桩,也不可能动用警力来个全国搜捕。而福寿乐公司最大的损失不再于被杨某骗去几十万元,而在于由此展开的大战略导致的巨大损失,是杨某直接骗走的数十倍。
福寿乐公司的员工义愤填膺,说要把杨某抓起来碎尸万段,同时也希望领导层吃一堑长一智,幡然醒悟,调整战略,稳步前进。
有几个五大三粗的人说要帮福寿乐公司追被杨某骗去的钱,只需提成20%。章总说:“还是依法办事吧,私自暴力追款不合适。”
后来,小溪偶然听朋友说:那个姓杨的那次说遇到抢劫,屁股挨了一刀,全是假的。真相是杨某也是以投资为名,“借”了一个农民出身的包工头5万元,包工头数次追款不成,打听到杨某住在市郊的出租屋里,那日他带人突袭杨某住处,恰遇房东也在逼杨某交房租。杨某的苦瓜脸拉得更长,哭丧着脸掏空口袋也只有300元,被房东一把夺去。包工头见催钱未果,狠狠地踢了杨某屁股一脚,杨某顺着楼梯滚下,摔了个筋骨疼痛。那包工头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杨某已经骗到福寿乐公司几十万元,懊悔没早知道,不然他早就会从杨某那里“抢回”属于自己的5万元,更后悔自己没有早些看清杨某的为人,当初被杨某装出的熊样蒙骗了,现在想来,真该在他的屁股上戳一刀!
馅饼等于陷阱。当今社会,由于价值观的多样变化,社会形态的五颜六色,使这馅饼有了它存在的依据,有了它生长的温床,有它的购买市场,也不乏终端消费者。“馅饼”不可能横空出世,空穴来风;“馅饼”有大有小,但往往越大越好,光大还不行,还要形成满月,又大又圆,圆圆的看不出一点破绽。要把馅饼捏圆,制造者就会加各种各样的馅料,让它圆而光滑,又鲜润,让人看着舒心,拿着爽心,品起来甜心。又大又圆的馅饼啊,它仿效的模子,就是世人熟知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巨豪的运作手笔。虽然是模仿,因为有那些巨头的成功范例在证明、在招手,人们于是情不自禁地向他们看齐,以其为榜样,人性的劣根性在起作用了,何不学她一回?一击掌,一迈腿,一夜间来个鲤鱼跳龙门,一早起嫦娥奔月去。于是,高明不高明的馅饼制造者,拿着巨大的模型,要把许许多多口袋里有点钱的人造成“巨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馅饼继续制造,陷进馅饼中去的那些人却浑然不知,就是知了,将馅饼略微换换模样,尝过馅饼苦果的人,再见到馅饼送上门来时,看见的仍旧是“大而圆”,仍像一轮满月般惬意、美满,令人魂不守舍,奋不顾身,一而再再而三地陷进去。
难道章总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人也会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