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大义之人第五章义举:无私给予回报感天地一.张友生与老艺术家

(2019-08-25 08:50:46)
标签:

我的中国榜样

报告文学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大义之人第五章义举:无私给予回报感天地一.张友生与老艺术家

       大义之人 第五章 义举:无私给予回报感天地

                   一.张友生与老艺术家                       

19943月,初春的北京,气温仍在零下7度,但两会在京召开的暖流,却温暖着国人的心。

 

在陌生的北京街头,分开东西南北四条线,奔跑着福寿仙公司的公关人员,凌冽的寒风像刀子般刮着她们年轻俏丽的脸庞,生疼生疼。她们从南国湿润温暖的地方来到寒冷的北京,为的是完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

     她们敲开了国家财政部行政司机关管理处的大门,闯进了国家体委老干部局温暖的房间,在北京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共青团组织、学生联合会、老干部活动中心等等地方留下了足迹,她们在送票,请他们看演出的票。

 

她们重复的只有这几句话:“我们是广州福寿仙的,来北京请你们看演出,演员有知名的老艺术家田华、赵子岳、陈强等等。”

听到这句话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瞪大了眼睛:“广州来的?请我们看老艺术家的演出?真的还是假的?”当他们手中拿着入场券时,他们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并非阿拉伯神话中的天方夜谭。

 

此时的张友生,住在北京一个极普通的宾馆里,正和老艺术家们切磋演出事宜,同时担心着,票送出去多少?那天能否满座?如果不能满座,对这些老艺术家是多么大的不尊重啊!

 

1994312日,北京21世纪剧院,中关工委老艺术家委员会福寿仙艺术团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奉献了精彩的福寿仙文艺晚会,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列欢迎,好评如潮。”

“中国老龄委主任、中关工委副主任王照华、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及在京的部分港澳政协委员与1800名观众兴致勃勃的观看了演出。”

“当晚,世纪剧院成了春天的海洋,春潮在此涌动,人们在此欢笑。备受亿万人民群众喜爱的老艺术家陈强、田华、赵子岳、赵丽蓉(已离世)、牛玉亮等表演了歌曲、朗诵、小品、口技等节目,令人难忘。”

 ——摘自1994324《南方日报》、318《消费时报》、《舞台与银幕》等报刊,原题为“三月春风扑面来 情暖人心福寿仙”。

 

演出在高潮迭起的掌声中结束了,张友生笑了,他的笑声很爽朗。王照华主任紧紧握着张总的手:“不容易啊,感谢你们为艺术、为艺术家做了件大好事!”他还为福寿仙题词“文企结合,开创新路,发展经济,教育后人”。

 

老艺术家们来给张总送锦旗了,锦旗上写着“福寿满人间”几个大字,他们紧紧握着友生的手,满含热泪地说:“友生,谢谢你呀,谢谢!我们现在的千言万语只融汇在这两个字中了。”

 

在困难及重重挫折面前也不流泪的张友生,这回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是他用真诚、用爱心换来的同样真诚的谢意。

 

张友生是如何与这些老艺术家结缘的呢?这个艺术团为什么会起名为“福寿仙艺术团”呢?

该团原为中关工委属下的“四代艺术团”,共有演员30人,他们中年龄最高者为85岁,最小的仅8岁,是一支老中青少相结合的演出队伍,其中汇聚了我国大批当代知名的老艺术家如赵子岳、陈强、赵恒多、范圣琦、曹灿、田华、牛玉亮、赵丽蓉等等,他们没有经费来源,相当多的演出都属于义务性的,经常被经济问题弄得焦头烂额。19935月,经人牵线,福寿仙厂和广州市另外两家企业提供赞助,邀请四代艺术团来羊城演出,但在开演前数日,另两家企业突然变卦,致使部分演出费用成了问题,张友生知情后毫不犹豫地承诺:“不够的经费我来付!”这一诺便是数万元,也就是说15万元演出费皆由福寿仙一个厂承担。当时田华老师感动地说:“我们一定要搞好这场演出,一定会请张帼英书记到现场观看演出,作为对福寿仙的答谢。”当晚,张帼英书记来看了演出,并上台与演员、企业合影留念。

    同年9月的老人节,这个艺术团在演出前又遇到赞助商临阵脱逃,演出前撤资的状况。十万火急中,艺术团忽然想起一个人,一个虽然只有一面之交却值得万份信赖的人,于是2000公里以外的张友生在那个午夜接到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

 

没有更多的理由,没有什么客套,张友生听出了田华老师的声音,爽快地说:“田老,放心吧,把帐号告诉我,明天我叫财务汇款,请您和老艺术家们多多保重身体。”

 

如果说5月份这群老艺术家们对张友生的这份豪义之举还仅仅停留在颇多感慨的话,那么这次,他们简直是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想不到自己在北京解决不了的事情,打个电话到广州就“搞掂”了,他们没有料到一个起步不久的小小企业却如此钟情于文化事业,于是赵子岳先生提议:“干脆将‘四代艺术团’改名为‘福寿仙艺术团’吧!”并请求福寿仙每年赞助12万元。

 

“说句心里话,各位都是我国文艺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这样吧,我出16万元!”张友生语出惊人。老艺术家们与福寿仙的这段情缘一直被文艺界传为佳话。虽然这些老艺术家中的赵子岳、赵丽蓉等已经仙去,但田华老师一直和张友生保持着密切往来,有不少艺术家还在服用福寿仙的产品呢!

#壮丽70年,我爱我的国#大义之人第五章义举:无私给予回报感天地一.张友生与老艺术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