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掠影中西欧】3. 躺水奇异威尼斯,
中世纪容颜“布鲁克”
9月12日7点,轮到我们团队吃早餐(因为旅游团队太多,早餐时间错峰吃),6人一围台,点心按桌上,牛角包,石头面包,培根,火腿片,鸡蛋等,总算看到像样点的西式早餐了。




坐车,到威尼斯码头,再坐25分钟船,终于来到威尼斯岛上。
坐在游船上看岸上风景,威尼斯的水是碧蓝的。




这是一个除了船,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岛屿,游人特别多,整个岛屿听到的是不同语言,其中中文居多的声音,基本是在喧哗。
世界闻名的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曾是意大利重要的商业贸易的中心,历史上曾经与多种文明有过接触,成为不同文化的汇合中心,形成现在的多元现象和多种艺术的风貌。威尼斯港口也许是世界上最赚钱的港口,停靠费每小时5000欧元,可见威尼斯不是靠游客多来赚钱,而是靠货轮的停船费赚了个盆满钵满!
威尼斯水城世界闻名,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由于地理形势的局限,威尼斯的街道特别窄小,最多只能并排走两人,街道两边的商店又特别多,旅游商品琳琅满目,风格奇异,色彩艳丽,游客被吸引,几乎走不动。
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到处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留下的足迹。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广场东面的圣马可教堂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总督宫是以前威尼斯总督的官邸,各厅都以油画、壁画和大理石雕刻来装饰,十分奢华。总督宫后面的叹息桥是已判决的犯人去往监狱的必经之桥,犯人过桥时常忏悔叹息,因而得名“叹息桥”。
(叹息桥)
今天我们游览的圣马可广场,相当不错,建筑大气、雕刻精致,壁画栩栩如生。可见意大利是有公共意识的民族,因此把大把的钱用在修建公共场所——教堂、广场,还有市政厅上。繁复的外部,罗马的柱子和拱门,拜占庭的圆顶,哥特式的尖塔,还有数不清的宗教故事中的人物雕像,加上壮观的市政厅,以及被游客宠坏了的鸽子,形成热热闹闹的景区。这里中国人真多,让我一时以为自己在国内的江南水乡呢。在一座桥上就看到好几个国内旅游团,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请中国人帮助照相,不懂英文也不怕,不管照的好不好,只图表示到此一游。所以我出游,总是以拍景为主,自拍为辅。








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地的小船贡多拉独具特色,没能坐贡多拉游威尼斯的水巷,是一遗憾。
威尼斯为何能把房子建在水上?照片上那些木桩地基长期存在于水里,不会腐蚀吗?相信大家应该也会有这样的疑惑,通常来说,有东西长期在水里泡着,是不可能不腐烂的啊,就算是铁质的都会腐蚀生锈,更何况是木桩呢,据说当时威尼斯人为了建城,把意大利北部的森林都砍光了……不难想象,这些威尼斯人如何艰难地度过了建城时期。有人说因为导致木桩腐烂主要是空气中的真菌,而海水恰恰能把真菌隔开。所以这正是威尼斯水下木桩千年不腐烂的原因。


里亚托桥,又称阿尔托桥,是威尼斯的地标性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在1592年建成,被称为“白色巨象”。它是威尼斯3座横跨大运河的桥梁之一,也是威尼斯400多座桥梁中最著名的商业桥,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此为背景。

这里的小偷真多,而且很专业,一般化装成情侣作案,让你帮忙拍照,伺机下手,一旦被盯上,绝对不能幸免。这几天在意大利游览,无论在罗马还是在弗洛伦萨,或是在威尼斯,导游叮嘱你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包包背在前面,防止小偷……
这里的厕所更贵,小个便都要1个欧,而且女厕所常常是要排队的,我只能尽量少喝水,减少上W.C的次数。
我很好奇,景区以外的威尼斯居民是怎样生活的?,幽静的街道,别致的房子,孩子在游戏,出行的老人,悠闲的生活,和热闹的景区形成极大的反差。
浪漫的水上都市威尼斯拥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城市,隔绝了所有的嘈杂,静静地躺在水上,温婉而柔情,仿佛在缔造一个碧波上的美梦。这座为世界倾倒的水乡,同样因其灿烂的历史而闻名。城内各式的教堂、钟楼和宫殿,无时不在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城市另一面——那个曾经强大而富有的海上“共和国”。身临其境后,感觉人声鼎沸的威尼斯没有了浪漫,但我还是喜欢她——碧蓝的水,温婉的河道,建筑的艺术甚至那些木桩。


今日午餐自理(粤语戏称为自己吃自己),我和萍美女坐在运河边的餐厅,河边停靠着贡多拉。我先是用翻译软件说出:“我们想要两杯咖啡一个披萨”,然后把手机翻译好的英文给服务生听,对方摆手摇头,说了句“披萨NO”,萍美女则用微信语音问她老公“奶茶”的英文怎么说,全都无济于事。好吧,我们只好对着菜牌,指着牛角包说one,指着某种面包说one,再说coffee,two,对方总算听明白了。结账时,我们忘了有给小费的习惯,看服务生久久不找钱,又对我们说了好几句英文,我们没听懂,估计是他在说,该找的零钱就当小费了,语言不通,唯有大眼瞪小眼,我们离开。
河边停靠的贡多拉,鸡同鸭讲点的午餐。


再坐轮船,回到来时的码头。
坐上旅游大巴,威尼斯到茵斯布鲁克380公里,我们坐了五六个小时的车,就从意大利到了另一个国家奥地利!
穿梭于奥意法瑞德的游客们总会被一座城市的美而吸引:绿色的因河穿城而过,两岸色彩鲜艳的哥特式民居掩隐在绿树丛中。绿色的教堂尖顶和红色的民居屋檐形成了城市中心充满古韵的天际线,在环城阿尔卑斯山腰间的牧场草原和乡村的映衬下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随便一拍都是风景,以前在网络上看到的美丽画面,今天终于亲眼所见,我记住了它的名字:因斯布鲁克——因河之上的桥。

这里最独特、最经典的景色是坐落在迷人的冰川山谷中的中世纪建筑,景色艺术得令人窒息。因斯布鲁克是阿尔卑斯山怀抱里的一个冰雪小城,每年都吸引了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冰雪爱好者,阿尔卑斯山的雪峰连绵起伏,仿佛伸手可及;静静的茵河穿城而过,处处透着一股灵气。因斯布鲁克至今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


跟着张领队步行去看黄金屋顶(如此多游人就是为了看它一眼),这是一个以2657片包金铜瓦来点缀其屋顶的豪华悬楼。堪称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景点。位于这座中世纪古城中心位置的建筑由德意志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于1500年左右建成。从那时起,它便成为因斯布鲁克的象征。我们站在黄金屋顶下好几分钟,希望能捡到一块掉下来的黄金。窃以为每个窗台绵延下来的鲜花比黄金屋顶美丽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