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2017-11-07 20:45:15)
标签:

游记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 田螺坑土楼群 依恋自然的明珠


 导言:山似田螺,水域有螺,食螺鸭肥,于是有了田螺姑娘造就黄郎养鸭发财首建土楼、黄氏兴旺的故事。这大自然的朴素循环,环连出了一方四圆的五座土楼,今人好象难忘有螺才有鸭、有鸭才有楼的恋情,称这组楼为裹腹的“四菜一汤”了。


     
人对大自然的恋,视为知己了。这儿的茶,名曰美人红;这儿的蘑茹,称做红菇(姑),红姑娘了。
      
这儿还有一座七百年前五个不同姓氏族人合建的歪斜挺立的奇土楼,可谓人类依傍自然象大自然万物相互依傍一样,由独恋开始了群恋。
      
这田螺土楼群,不仅是中华古建筑的奇葩,而且是人类依恋自然的一颗催人泪下的明珠!

 

 

 这里没有光怪陆离的高楼大厦,只有独特纯朴的民居;
 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只有安静祥和的小桥流水;
 这里没有争权夺利的勾心斗角,只有质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这就是福建土楼,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东方古城堡!

  20170913,在阿弥陀佛大饭店吃早餐,伴着佛教音乐就餐,安静祥和。自助餐没有荤,只有素,但品种不少:西式面包、蛋挞、当地粉面,煎蛋、青菜蘑菇豆腐丸子番薯芋头等等。【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早餐后车子去接另外四位美女帅哥。

驱车四小时,到了漳州南靖县,车子停在高速路口附近等导游,不一会,一位长发美女朝我们的车子走来,司机远远就看见导游的两个酒窝……


     
美女小黄导游上车后就开始介绍了,福建的土楼以南靖土楼的花样最多(数量最多的是永定土楼),田螺坑土楼群从上往下看是四菜一汤,从下往上看是一朵花和小布达拉宫,像不像全凭你自己想象。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我们先在云水谣景区附近的餐馆吃饭,这里是接待旅游团的。在等待上菜过程中,一女子泡茶给我们喝,让我们品尝美人红和一种养生茶,外加推销他家的香烟。还别说,养生茶入口有点苦,过后回甘美人红的红茶味比较淡,仿佛具有美人的香气。
    
上菜了,天太热没什么胃口,加上早餐还未消化,喝了一碗鸡汤,吃了点青菜。

 饭后坐上车,车子在好像田螺般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驶,小黄导游说田螺坑土楼群是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所在地全称为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土楼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


   
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车子可以开上土楼群的观景台,从这里望下去,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

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旁边还有两个长方形建筑,确实像四菜一汤再加一双筷子。土楼群依山势错落布局,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

 

古朴的村落,洁净的环境,葱郁的山林,清澈的溪流,纯朴的民风……走进静谧和谐、生机勃勃的福建土楼之乡,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让心找到最初的纯净。

沿着田螺坑土楼群指示牌往下走,导游给我们讲故事。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建筑巧合造就神奇,田螺坑地名的来历颇为蹊跷。有村民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也有人说,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田螺姑娘兴许是传说,但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这样智慧的男人田螺姑娘不喜欢才怪呢。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云”和“文昌”四座圆楼。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来到山下近距离看土楼,田螺坑土楼群的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1930年,步云楼的左下方又建起了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1936年,瑞云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田螺坑自然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在五座土楼之间,有那些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红春联,洋溢着陈旧而美好的气息;高悬在楼道和木柱上的青葱菜子、竹编箩筐,或互倚,或列队,或相望,随意中构成了土楼人家美丽的装饰,围绕土楼高挂的红灯笼,既增添了喜气又装点了土楼,屋前屋后晾晒的蘑菇,有一种蘑菇我第一次见到,名叫红菇,蘑菇伞面是红色的,每斤的价格要56百元呢!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步云楼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时不时我抬头望,左顾右看,土楼的一墙一窗、木头梁子、可看见天空的圆形苍穹,点点滴滴,处处体现土楼人家的生活气息。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再往下走是裕昌楼。裕昌楼的外表,就像饱经风霜的老者,依溪而建,坐拥群山,这栋土楼建于1308年,是土楼中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了,这栋土楼有三个特点:它不是一姓一宗所建,而是五个姓氏,相当于现在的集资房。当年刘氏五世祖刘永禄召、集罗、张、唐、范四姓族人一起建造的;二是你出多少钱,就拥有多大的房子;三是每个姓氏所需要的房间,划分为五个区,体现了五星相生,又包含祈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愿望。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裕昌楼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所以大家都叫它“东倒西歪”楼。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所以又称“中华第一奇楼”。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当你和土楼合影时,当地的村民摄影师会偷拍你,你的摄影师刚拍完你,他(她)已经拿着洗好的照片跟着你,做起生意来了,用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对你说:“看看,照的多好,10元一张,带回去做个纪念吧!看看照片,拍的并不好,有时人都没站好,就被偷拍了,但想想自己不买下,谁知自己的光辉形象会流落何处,再想想他们做生意不易,就掏钱了。

 

福建土楼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南靖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在申报“世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靖土楼主要由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下文叙述)、怀远楼(另文叙述)及下版土楼群(裕昌楼)、塔下村(德远堂)、石桥村(顺裕楼)、上田土楼、下山土楼、翠林楼(最小圆土楼)组成(可惜由于时间仓促,无法看全),它们像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来的蘑菇点缀在南靖的群山中,和周围的群山、梯田、果树、溪流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来参观。田螺坑土楼群是南靖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我们所到的每座土楼,都少不了白皮肤、鹰钩鼻子的外国人的身影。【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曾经写诗赞美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

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

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

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而我今天见到的田螺坑“四菜一汤”加上一双筷子,在天地之间一摆就那么天长地久,永不散席,我的祖先——客家人真是太厉害了!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土楼是一本读不尽的书,田螺坑土楼群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篇章。说到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26代传人了。就以此居住和活动,繁衍世世代代,香火不绝。这里现仍有300人居住。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过节,返乡认祖归宗,远源流长,热闹非凡。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俺老妈就姓黄,不知黄氏族人居住的田螺坑土楼群是不是我的半个老祖宗?【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林海看世态”,诚谢!

【闽游记】3.田螺坑土楼群依恋自然的明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