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2015-12-22 21:24:14)
标签:

游记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11月5日,从热海出来,四轮滚动,出腾冲城往西南方向,转瞬间就到了令人无限遐想的一座墓园——国殇墓园。

不远处的叠水河安然地流淌着,来凤山虽未见凤凰来,却是葱绿掩长空,在这山与水之间,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的9186名将士。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岁月流逝,脚步的迈动,仿佛又追回了消逝的时光,滇西抗战纪念馆展览厅陈列的战场实物、阵亡的将士名录碑、屹立迎风的纪念塔……仿佛都在述说那些惨烈。小山坡的坡地上,像战士们整队出征前排列有序般躺着泥堆成的坟。9000多名将士只有3000多个墓碑,因为当时无法确切统计,很多将士都是几个人合葬在一起的。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阵亡的将士们啊,为国捐出的躯体仍旧布成了军阵。坟隙间的树粗壮而直立,仿佛是地下英灵的哨兵,树冠扩展开来,成了长眠在地下列队英烈的遮阳(雨)伞。

黯然的走着,潸然泪涌。走到通道尽头的高台上,主体建筑——忠烈祠触目而来。台前正中刻着“碧血千秋”四个大字,蒋中正所题,李根源书写。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古祠庙面容的忠烈祠堂中央高悬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和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左右佩挂着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

堂前,摆放着今人献上的花束,时代的变迁,缅怀英烈的情怀总是挥之不去。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走着走着,看到在墓门左侧的角落处有一土坟,立有黑色“倭冢”二字。“倭”即是倭寇之意,倭寇从戚继光抗倭起,国人就知道指的是谁了。

让倭寇也有处葬身之地,这也许是人本善的表情达意啊!

这墓园取名国殇,是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命名的。

啊!人类所发生的一切,都有历史的根据、根由。人类啊人类,从山洞里爬出来,从部落到部族到国家,到如今地球村日趋一体的大趋势下,仍不得不文武兼修,这恐怕是人比其他动物群落仍有卑劣一面的原因吧,在文明的进程中,总是依靠着刀光剑影,英烈的牺牲来换取人类所需要的东西。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我还想到,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优势,就在于会制造生产工具,制造工具的同时也往往制造出彼此厮杀甚至可以灭绝人类的核武器。此时,思绪涌出不少知名学者、伟人说过的话,毛主席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小平同志的“落后就要挨打”,还有“弱肉强食”、“物竟生存”等等。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这人类的内斗,还将会书写多少为英烈落泪的篇章啊!也许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厮杀遥遥无绝期啊!人类就不能向动物们学一学吗?虎不吃虎,狼也不吃狼呀!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走在幽静的国殇墓园,忘却了广州人出游从不拍坟墓之类的习俗,而是很崇敬的拍下坟头、墓碑、雕塑等等,为的是永远记住为国捐躯的英烈。历史需要铭记,记忆无法抹去!让我们为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献上一束洁白的花吧!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云南游记】国殇墓园:人类内相斗的无限遐想

【相关链接】滇西抗战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为了切断当时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本法西斯东南亚反抄中国的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迫使中国就范。1942年5月,日寇的铁蹄踏上了滇西的土地,腾冲就此沦陷。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长达两年之久。

1944年5月,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的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1944年5月,远征军便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实施腾冲反攻战。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两地互为依托。日军经过两年多的据守,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据统计,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最终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

在战役结束后,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国军阵亡将士,并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可说是腾冲军民以鲜血写成的一部活的史书,9168名牺牲者,以可贵的生命谱成了书内的爱国篇章。这部历史的血书,不仅仅属于腾冲的,它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

06 悲愴_改編自貝多芬 阮丹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