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才女的爱恨情仇之二
东汉才女班昭:独秀其身锁牢了爱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东汉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在父亲班彪和兄长班固死后,继续完成前《汉书》的纂写工作。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学者争相传诵,前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在东汉皇帝频繁更换的局面下,邓太后一直临朝听政,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班昭的爱情,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赢得了一生不离不弃的爱情,既有她无与伦比的才华作保证,又有她独善其身的秀色添香护青春。独秀其身的女性光彩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本是用来教育自己家女儿的,后来被很多人家抄去,也来教育自己家的女儿,时间一长,全国都流行了。为育女而作的文章,其实是她自己实践的心得。
诚然,后来的封建礼教,把女戒推向极端了,这与班昭的初衷相违。她的“戒”是为了爱情的“得”。在当下爱情往往被各种欲望绑架的时候,是否应想起东汉才女班昭的独善其身、温柔细腻的美德呢?
班昭年逾古哮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封建社会里,才学出众的班昭,好似一株冲寒怒放的奇葩,她是古代妇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妇女的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