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的爱恨情仇之一西汉才女卓文君:你为女来我做男
标签:
文化 |
她是卓王孙之女,早婚夫君早亡,17岁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一曲《凤求凰》撬开了她的心扉。“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正像她的《白头吟》所咏叹的那样“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尽管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仍奋不顾身爱上去,随他私奔后,开个酒铺,当垆卖酒,不怕人讥笑。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成了一曲才女爱情的颂歌。
卓文君,有才也爱才,正因为她的有才,才有了非凡的勇气,不怕贫穷,不怕承担私奔的恶名,可以说她是为了爱,为了自己所爱的男人敢于牺牲一切。然而,当她所爱的他(司马相如)被举荐做官,久居京城,尽赏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把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忘却了,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他不仅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还不得不换位思考了,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别说文君与自己下辈子的性别交换,就衡量当世,文君的才华、勇气、才干一点不比作为男人的自己差,当垆卖酒,文君是掌柜的,相如只是个杂工,假如女人能入官场,文君肯定比自己干得更好。司马相如如此反思,就此与文君身份置换了,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自古男人就喜欢遗忘旧情,贪恋新情,移情别恋,对真情不忠,这倒不是司马相如开的先河。卓文君能坚守爱情,除了女性与生俱来的坚贞,还有她那胜过男人的才华、才能、勇气和胆略。
后来人们根据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写了一首《望江亭》: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