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发生比较大的调整,沪深300
下跌6.32%,前期表现强势的非银、煤炭、银行、建材、有色和汽车板块纷纷大跌,而传媒、食品饮料、医药等非周期及成长类板块明显跑赢市场。市场情绪的转变之快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伴随机构加仓结束,场外资金尚未入场,机构博弈势必会导致市场震荡加大;但节前信贷数据大超预期,显示经济复苏力量正在加强。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关注通胀、央行货币政策、地产调控政策以及IPO 重启等事件。
通胀方面,我们认为目前通胀压力依然不大,最近看起来较高的CPI
数据主要受基数效应以及食品价格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政策并非转向,只是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1月的过度宽松转为适度宽松,而这样的政策反而有益于周期的持续复苏,而不会造成过度通胀。
地产调控方面,我们认为调控的主旨在于以微调的方式抑制一、二线城市的涨价苗头,而非进入紧缩周期。在房地产去化速度与库存方面,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存在很大差异。审视全局,国内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全面上涨的压力,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而一线城市供应的短缺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对房地产投机性需求的打压绝不等同于对房地产的打压。从目前格局来看,合理的调控方式应该是鼓励房地产开发,增加供应,同时打压房地产投机性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房产税的推出很有可能。
讲到IPO重启,市场普遍反应是谈虎色变。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基础:股市的盈利下降,场外资金不愿意进来,因此IPO重启和解禁对场内资金是严重的稀释。但今年大的背景不同:在通胀初期的经济复苏阶段,股票虽仍非最佳的投资标的,但随着上市公司盈利的增多,场外资金在配置上将更多地选择股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股市短期可能会有波动,但中长期依然看好。
来源:《基金视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