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文萃(之三)荣宝斋
(2023-10-06 08:20:11)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 |
京华文萃(之三)荣宝斋
当你看到:门口的威武雄狮,门厅的精美彩画,门旁的巨幅对联,你就会猜想到,此处非同一般!
对了,这就是名震中外的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荣宝斋。
荣宝斋坐落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它的前身是一个姓张的浙江人于公元1672年(清朝康熙十一年)创办的,原名松竹斋,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清同治年间的状元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荣宝斋现在的新匾系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所书。
荣宝斋经营范围: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从中提成。
数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荣宝斋也几经坎坷和变迁,但无论在什么样艰苦的环境下,都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竭诚为书画家服务,为顾客服务,被誉为“书画家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面向世界的窗口。
荣宝斋曾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亲切关怀。朱德、周恩来、陈毅、宋庆龄、郭沫若、彭德怀等曾经光临荣宝斋并题词,薄一波勉励荣宝斋要“盛名之下更虚心”,郑必坚题赞荣宝斋为“文化功臣”。
改革开放以来,荣宝斋在外阜开设了多家分店或经销处,并相继成立了荣宝艺术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其他所属公司,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增进了国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业务往来。
荣宝斋在经营活动中注重书画珍品的收藏,藏品包括:元代的吴镇、盛懋;明代“明四家”( 徐渭、陈道复、陈洪绶、董其昌);清代石涛、朱耷、王铎、“四王”(王时敏 、王鉴、王翚、王原祁)、“扬州八家”( 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近现代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书画精品。还珍藏了国家一级文物米芾《苕溪诗》残部,明代的程君房的百子图墨,清代金漆五彩毫宫笔、宫廷用纸、水晶印泥盒等等,特别是藏有重4275克的田黄石,堪称世界之最。有“民间故宫”之誉
荣宝斋精湛的装裱、装帧和古旧破损字画修复技术亦为世人称道。
在书画技艺上,荣宝斋在继承传统雕版印刷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木板水印技术。木
板水印是中国特有的被誉为“活化石”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荣宝斋制作的《七十二候诗笺》、《二十四节令封套》等,鲁迅、郑振铎先生见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2006年,荣宝斋的木板水印,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被公认的木版水印的巅峰之作,故宫博物院定为“次真品”,荣宝斋为发展传统技艺为新时代服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荣宝斋虽然是个商业机构,但却承载着厚重的华夏文明,每当我看到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中的不同肤色的男女老少,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着汉字的时候,我由衷地为祖国骄傲!
感谢所有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努力的人们!
感谢荣宝斋!
荣宝斋藏品系列展,精选了齐白石、黄宾虹、徐半丁、傅抱石、启功等68位画家百余件精美的笺谱画稿,同样只能看。在白石老人的一幅很有趣的画稿面前,犹豫半天,终未敢造次,唉!
2012年1月10日
有人认为联句出自赵朴初先生1980年在荣宝斋新记30周年聚会时作的《沁园春·荣宝斋》。主体思路、表达要点等两者存在太多的“暗合”。
赵朴初先生《沁园春·荣宝斋》全文如下:
(上阕)炳且煊兮,艺苑蜚歌,试为纪之。溯清初创业,嘉名斗换;功昭大雅,誉重京畿。巧夺天工,神传笔妙,欲起风雷破壁飞。经纶手,剪千襄云锦,都化虹霓!
峥嵘卅载崔巍,与国运同新树赤旗。向工农兵学,激扬文采;欧非拉亚,传播风徽,远挹遐荒,高瞻寰宇,到处倾心众望归。征程邈,谨摛词献赠,朱墨同辉。(下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