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第六年   。今

(2014-03-05 20:14:05)
标签:

情感

进行曲

爱情故事

兄弟

今之言

分类: 今之言

http://s11/bmiddle/001TKg8egy6H4ItjWACfe&690  。今" TITLE="我们的第六年   。今" />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  宋·韩琦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 宋·岳飞

 

大山的屏障,让这山谷的日夜交替总是来得突然。每日傍晚阴阳相交时,数秒钟之间,太阳从山巅落下,村庄转瞬间从阳光灿烂的午后转入日落黄昏。时值初春,大山深处不再是凛冽的寒风,而是几分煦暖的春风,搅得人心中都几分春意。

 

抬头,一钩新月悬在山头,站在窗前目送它坠入山的另一侧。耳边,是窸窸窣窣蟋蟀的叫声。深秋的“寒跫不住鸣”,给人的是人生垂暮的哀怨;而初春时分,它们的出现却让人眼前一亮,觉得生机无限。

 

的确,春天已经又一次光临这个山谷,那场肆虐大半个中国的最后一场雪,在这里只能远远的覆盖在高高的山顶,冬天的脚步再也无法涉足小河畔的这个小村庄。抬头望山顶白雪,低头观雨中桃花,这种滋味,就像春雨滴进了心田,要醉了一般。 

 

http://s2/mw690/001TKg8egy6H4CybfcAd0&690  。今" TITLE="我们的第六年   。今" />柳枝摇曳、蝴蝶翻飞。勤劳的农人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不时见到背着箩筐的妇女,背篼里满满的都是从田里间下的麦苗。在这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哪怕田地里的一棵草也是上天赐予的珍宝,物尽其用,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那些发育不良的麦苗,长在地里浪费水分和养料,却恰恰是牛羊最美味的饲草。

 

比山坡上它们的同类稍早,花盆里移栽了三年的迎春花再一次吐出了嫩黄的花蕾。虽然不如城里花坛中的迎春花那么稠密,但零零星星的小花摇曳在春风里,精神抖擞。《弟子规》云,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在这贫瘠的山岭上生长了千年万年的小花,雨水稀少,气候异常,却顽强的滋长、怒放。为了适应环境,它们不得不放低姿态,紧紧地贴在岩石之上,需要的仅是维持生命最少的那一些水分和养料。安贫乐道,它们做到了。

 

前两天,趁着二月二夜里进城喝酒的机会,悄悄溜出酒馆去理了个发。年前因为没有时间进城,正月里又不能理发,早就该修理的头发乱蓬蓬的坚持了一个多月,好在这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我胡子拉碴的形象。六毫米,依然是几年来固定的简单的发型,不需要精雕细琢,理发师三五分钟就搞定。走出理发店,不过才十多分钟,匆匆回到酒席宴前,继续杯来盏去。

 

那一天,也正好是此地人们结束春节的日子。节日里歌舞狂欢的人们,从此要收起心思,一日也离不开人打整的农田、去年被震得歪歪扭扭的房屋,都不得不埋下身子、耗尽力气去劳作。这些称兄道弟,早已把我当成一家人的山里人,其实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离开这里,我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他们,却依然要年复一年的为生活流汗,也许还要流血流泪。山上野生的迎春花,在他们的语言里被称为“猪屎狗屎”,低贱到烧柴做饭都不会被用到,但依然顶风冒雪,用那干瘪的纸条、小到几乎看不到的叶片,孕育着春天里从不被人欣赏的绽放,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就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无穷大山中的人们。

 

春节就这样过去了,一个人,在遥远的陌生却熟悉的小山村里。而你,依然在校园里,为了学业已经忙到几乎没有假期。偶尔的几通电话,还有网络上别人无法觉察到的调侃,却给我以温暖和幸福。承诺了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兑现,我们的厮守依然是一句空话。我知道,我对你不起。

 

http://s9/bmiddle/001TKg8egy6H4sxJMlWb8&690  。今" TITLE="我们的第六年   。今" /> 

 

同样是《弟子规》上的一句话,“居有常,业无变”。说的是人应该有固定的住所,稳定的工作。而我,却依然在路上奔波。反思自己走过的岁月,得失参半。信马由缰的生活,真的应该尽快打上句点了。

 

从这个三月开始,是我们相识相爱的第六年。闲下来时,总会翻看我们过去的日记,网络邂逅、海边相见、千里相望。时光非但没有冲淡记忆,反倒让它越来越清晰。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恋,它的曲折和甜蜜早已超出了我对爱情的种种设想。我知道,是你的宽容和理解,成就了这份感情,美丽恍如梦境,却真实存在心间。

 

宝贝,这一年,我会让我们憧憬了无数次的真实的生活变成现实,决不食言。纪念日发在微博里的“进行曲之我们的第六年”,是集柳公权书法而成。颜筋柳骨千秋典范,他最有名的那一通碑刻,是自己书法入门的法帖,曾经毕恭毕敬临摹了整整一年。那通渡尽千年劫波的石碑,今天就珍藏在离你不远的地方。而那里,也许就是我们相守一生的城市。

 

爱你,无悔;爱你,不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