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许氏说文叙章法分析(汪永江老师布置的作业)

标签:
杂谈 |
分类: 汉庐书法 |
http://s1/middle/67b2cfcft94b33a9c0dc0&690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是册页装,画有界格,文字困于格内。这种章法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周厉王时期的《大克鼎》,那时金文已经进入高度发展成熟的阶段,文字结构修长流美,笔势婉转文雅,秩序井然,界格的使用比较常见。一种独特风格的出现必然是牺牲另一种风格为代价的;雄浑与秀美,典雅与媚俗,对立的立场决定了两种风格的泾渭分明。界格规整,将金文错落大气的旧有个性抹杀殆尽。康南海批判唐代楷书“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凫,整齐过甚”,此论可以批评大克鼎。文字拘束于格内,相邻的文字毫不相干,真个状如算子,艺术个性遭到摧残。在一定意义上界格是罪魁祸首。
赵之谦在落款时说明--------“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这位方壶或者是友人,或者是学生、晚辈,“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采用界格方式的目的似乎是示范。赵之谦作为不世出的大家,受包世臣书学思想影响,贯彻包氏主张,深入研究六朝碑版,把北朝刻石点画方折峻峭、点画转折处翻笔搭接的特点运用到小篆里面,为书学开一新境界。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悲庵对笔意的理解远出当时名家之上,至于后世陶濬宣之流,相去不啻天壤。
以悲庵艺术的天分,尽管有界格的约束,也完全摆脱束缚,文字之间线条或俯或仰,互相照应,结构开张,尽现一片自由。有些文字顽强冲出界格,与其他文字相应和。《许氏说文叙》突出了长曲线,在册页规整的界格内摇曳生姿;起收笔强调提按,侧锋取妍,结构活泼,妩媚多姿,是赵之谦篆书册页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