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料事
(2012-03-15 02:00:02)
标签:
美食草鱼食材 |
分类: 识食手记 |
做事情不成功,就只能草草了事。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技术不行、没创新、与其他相比没有差异。在人们日常吃的鱼当中,草鱼,可以算是最为普通的鱼之一了,大江南北、东海西川,老百姓的餐桌上,草鱼绝不是一个陌生的新鲜事物。
草鱼养殖的历史笔者考证不出来,只知道作为四大家鱼之一,草鱼的养殖是在唐朝开始崛起的,唐之前是鲤鱼的养殖比较风盛,唐朝时鲤鱼因为和皇帝姓谐音了,所以就养不得,只能找草鱼来吃,抑鲤扬草,这一来吃草鱼盛行了1000多年,使得目前中国草鱼的产量每年多达三百多万吨(占全世界草鱼养殖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多)。草鱼有如此长的养殖历史和如此多的养殖数量,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草鱼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鱼;第二,草鱼的受众很广、长时间得到国人的认同。
草鱼很普通,意味着食材的平常。长期生活在海鱼资源非常丰富的潮汕地区,潮菜文化学者张新民兄是对淡水鱼是一向不感冒的,如果请他吃草鱼,嘴里肯定是要淡出鸟来。在饮食圈朋友们的印象中,笔者是一个嘴巴非常刁、吃东西非常挑、稍微差一点的东西饿死都不吃的食煞。但是,我觉得朋友们对我有点曲解,味道不够好的东西笔者是饿死都不吃,这点没错,但是很普通、很平常、很便宜的食材我也喜欢吃,而且还特别喜欢吃好吃的草鱼,因为我是人而不是煞,平平淡淡也是真,或许,这也是“大味若澹”的另一种诠释吧,所以提笔要写一片草鱼的“正气歌”。
草鱼的受众面广、烹饪历史长久,这一普通的食材就演绎出眼花缭乱的吃法。从川菜的“水煮鱼片”,到沪菜的“红烧划水”,从据说很补脑的“天麻炖鱼头”到活色生香的“顺德生鱼片”,从家里小孩喜欢的“炸草鱼片”到潮汕老人家推崇的“草鱼冻”,还有什么“草鱼丸”、“脆肉鲩火锅”、“鱼肠茼蒿汤”乃至“鱼肠米粉”等,不去罗列,还真不知道这淡水鱼塘的水有多深。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再怎么变着法子吃,草鱼终究就是草鱼。想从这一平凡的食材身上找亮点,还只要从饲料上做文章,市面上的草鱼,若能买到水质好的,真正用青草养的,已经是难得了。此外,脆肉鲩出现可以说是对草鱼一次革命性的改良,至于为什么肉会变得那么脆,是否真的靠“饲料以高蛋白的蚕豆为主,外加少量青草,但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饲料”这来实现,就需要进一步的请食家、餐饮企业经营者跟踪饲养过程进行宣传。
草鱼做为大众广为熟知的淡水鱼,在闽粤交界沿海,还有“咸水草鱼”,即是草鱼在有一定比例的海水中养殖一段时间后上市,其味道之肥美、肉质之柔滑,竟胜过许多海鱼。不过,这好吃的“咸水草鱼”,要买到活的机会相对少了点。“咸水草鱼”也有山寨版的,那就是在含海水的养殖塘中饲养的时间不够,或者水的咸度太淡。品质好的“咸水草鱼”有四大特征,头小身大、尾巴自然残缺、眼睛是瞎的、鱼鳞色泽发黄发亮。买到好的“咸水草鱼”已经有点可遇不可求的味道了,草率不得。而海水也成了秘密武器中的好料,却是草鱼经营和饲养者始料不及。“咸水草鱼”价格不算贵,一市斤8到15元(区域价格差别比较大),吃顿可爱的“草草”,讲究的还是“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