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菜因蔡澜而更精彩

(2011-03-07 22:30:19)
标签:

蔡澜

汕头美食

潮菜

饮食男女

美食

分类: 识食手记
    书柜里有本一年前蔡澜先生题签赠送的《饮酒抽烟不运动的蔡澜》,书中夹着一张四年前他跟我聊天时的照片,这便是我炫耀“蔡澜先生是我的好朋友”的重要物证。把人家当成你的好朋友,需要对人家认同,对他的为人佩服、敬仰,这样的人不是非常容易找,因为“如果让自己羡慕的人太多,也许自己就很没有料”。那么,让人家把你当好朋友,相对来说就更不容易了。而蔡澜先生,是让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以“他是我的好朋友”为荣的人,我崇敬他不仅仅是他的博学和洒脱,更多的是他对家乡、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待人的真诚。
    把蔡澜先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对我来说自然是一种高攀。蔡澜先生是潮汕这块热土、是潮菜的好朋友,蔡澜这个名字,也是每一个爱好美食的潮汕人应该好好珍惜的荣誉。认识蔡澜先生是在2001年初,蔡澜先生为筹备带领首个“蔡澜叹世界——汕头美食团”来汕头品尝潮菜,亲自先到汕头踩点。当时汕头文化圈有一个地下食协(一帮文化人时常凑在一起,以寻找美味为乐,是纯粹的“酒肉朋友”)的骨干李春淮先生因为业务关系和蔡澜先生有联系,便拉上我会同“食协”顾问级成员郭莽园先生一起带蔡澜先生去试菜,第一次一起吃饭在当时的月眉湾菜馆,郭莽园先生带了好多斤黑蜂酒,大家把豪放爽快的蔡澜先生喝得酩酊大醉,却苦了李春淮兄去当陪护。之后的几天中我陪蔡老到处寻吃,潮菜的地位在他心目中再次得到振兴,在此行中他提出“食在广东,味在汕头!”,为潮菜着实贴上一块金色招牌。
    2001年2月26日至28日,由80位美食爱好者组成的首个“蔡澜叹世界——汕头美食团”入住汕头金海湾大酒,酒店于是请来80多岁的罗荣元老师傅督阵,令其满意而归。蔡澜先生在谈到组团的目的时说:“潮菜以其清淡适口、工艺精细、咸甜配合完美等特点饮誉海内外,是发展潮汕旅游业最具潜力的优势。专门组织美食团到原产地品尝正宗潮菜,不但有利于推广潮菜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潮菜饮食文化的正面接触,吸引香港人游潮汕,使潮菜发展成为旅游业的特色支柱。”此次美食团莅汕后的三顿正餐和两顿早餐中,品尝了200多个不同的潮菜。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文汇报、广东电视台、香港《饮食男女》杂志等近10个传媒派出记者,随团采访此次活动并介绍潮菜。一时间,汕头掀起一股“老潮菜”热。蔡澜先生认为,老潮菜的发展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技艺提高、菜式创新,另一个是技术提高、打造市场。技艺方面,老潮菜和其他菜系一样,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推出新菜、新口味成了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最简单的如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护国菜,当年给宋帝吃的是红薯叶,演变至今,要用嫩叶加上多种配料。炖燕窝最初就是清炖,现在要加鸡茸,就要“找来一张专用的生猪皮,在上面轻轻剁幼,以免鸡肉沾上砧板味”。老潮菜除了更加考究,做潮菜的老师傅也不断在摸索新花样。而后,当蔡澜先生在本世纪第三次莅临汕头时,金海湾大酒店潮菜顾问罗荣元老师傅为蔡澜先生做了一道新菜——盐焗乌鱼,盐焗本是客家菜(东江菜)一种传统的烹饪手法,一般以做鸡肉为多,后来在潮菜中就出现了盐焗虾等移植品种,至于乌鱼用来盐焗,实在也就匪夷所思了,这也印证了蔡澜先生之前的论断。
    近十年来,蔡澜从香港带领多少个美食团来汕头,这已经无法统计了,朋友问他,为什么喜欢潮菜,他哈哈大笑,说因为潮菜有放猪油。除了不断地请进来,他还带香港的电视台记者来汕头拍美食进行宣传、介绍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杂志《饮食男女》来汕头做专题报道。2009年3月蔡澜先生又带一个美食团来汕头,他挥毫写下“小汕头”三字,他跟我谈过一个构想,打算和朋友在香港做一个美食大厅,名字就叫“小汕头”,把汕头餐饮界的老字号和著名品牌请的到香港去,让香港这个大都市里的食客品尝汕头美食,吃上瘾了,就告诉食客说,这仅仅是“小汕头”,是汕头美食的一个缩影而已,真正好吃的要到汕头来,汕头才是总店。为了汕头的美食和旅游,蔡澜先生可谓是殚精竭虑。至于在香港的报刊杂志篆写文章介绍潮菜,蔡澜先生把这工作当成一种应尽的义务了。
    谦细做人、洒脱自如是蔡澜先生魅力所在。张新民兄是汕头美食的一面旗帜,是一位汕头美食的优秀义工。当他的大作《潮菜天下》问世后,蔡澜先生对这本书推崇有加,后来两人来往多了,蔡澜先生要来汕头之前,给张新民兄打电话时问到,要带什么东西来汕头给他。新民兄对此事感叹不已,在蔡澜先生面前,他自然属于后辈,蔡澜先生非但没有架子,而且平易近人、平等待小友,实在令人感动。笔者因为陪蔡澜先生去找过几个品潮菜的地方,2001年他在汕头金海湾大酒店给该酒店题字时,战战兢兢请他也给我赐一墨宝,他竟爽朗地答应了,连说“好呀好呀,你先写什么呢?”笔者说,就写点警示的话就好了。蔡澜先生拉过一张八尺大纸,写下“老食煞”三个大字,并题下“宇晖兄识食,蔡澜谨记之”!他向在场的人解释说,老食煞是对食物很讲究、追求完美的人的称呼。笔者自知自己和这个称呼相去太远,于是总在揣测蔡老师对这三个字的诠释,通过后来读他的文章,观察他本世纪每次来汕头时一些细微的之处,我想这也许是他在描绘一种仰或无法企及愿景,那就是无时不刻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融入各种各样的食品,而不是去占有某种食物。“老食煞”于我,无非是让笔者牢记前辈的教诲,激励自己去更好地学习、记录、感悟食物之乐。而蔡澜先生讲的识食,笔者悟道,除了认识、挑选、欣赏、改造食材之外,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澹泊的心态,以自己现有实力,去发现我们身边包括任何食物在内的一切美好。
    《饮酒抽烟不运动的蔡澜》一书中,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前辈(其他三位是金庸、黄霑和蔡澜)写了一篇题为《蔡澜此君》的序言,文中写到——
    “好朋友不希奇,谁都有好朋友,俗言道:曹操也有知心人。不过请留意,蔡澜的“好朋友”项下有括弧:许多人的好朋友。
    要成为“许多人的好朋友”,这就难了。与他相知逾四十年,从未在任何场合听任何人说过他的坏话的,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凭的,就是他天生的气质,真诚交友的侠气。真心,能交到好朋友,那是必然的事。”
    倪匡前辈一言道出蔡澜先生是如何让许多人把他当成好朋友的缘由,其妙处令人回味无穷,感悟顿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