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行健”为“天行乾”,“天地交”为“地天交”续1

(2010-05-17 11:55:20)
标签:

传媒

教育

文化

四库全书

文史

校园

杂谈

易荡

易说要旨

易象数钩深图

分类: 文化

“天行健”为“天行乾”,“天地交”为“地天交”续1

 

 

 

 △《易荡》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方鲲撰。鲲字羽南,桐城人。其书不载经文,不依《周易》卦次。惟据

    《大传》“八卦相荡”之义,纵横图之,八卦相重,一卦荡为八卦,故名曰《易

    荡》。每卦各为之说,说后附以《自注》、《集注》及《补遗》。卷首有《自序》

    二,一在康熙癸未,一在戊戌。盖成书之后又十六年,复加订定云。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

    前有康熙甲申《自序》,云法紫阳《本义》。然语多庞杂,往往并《本义》原旨

    而失之。

    △《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文炳撰。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以实录馆供事议叙,授高唐州

    州判,终於泗州知州。近世胥吏之能著书者,文炳及泰安聂而已。是编称本

    之成氏《五经讲义》,而不著其名。考通志堂所刻经解,皆冠以纳兰成德之《序》。

    其中如刘牧《易数钩隐图》、张理《易象图说》、雷思齐《易图通变》,皆发明

    数学。文炳盖萃诸书以成一编,以其不明纂述体例,故误以宋元经解统名曰

    《五经讲义》,又不著成氏之名。不知满洲氏族源流,故误以纳兰为其自号,成

    德为其姓名,而称为成氏也。其书由割裂而成,颇为庞杂。间有文炳所附论,亦

    皆捃拾之学。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

    《序卦》、《杂卦》各自为篇,而以《彖传》、《象传》仍散附《经》文之内,

    盖用宋人所传郑氏之本。其例以《本义》大书,而发明《本义》者夹注句下。每

    节之末又随文衍说,如举业家之讲章。前有康熙丙戌《自序》,称“淮安舟次,

    中宵假寐,忽因‘刚柔相摩’句,恍悟《河图》本有八卦,特假伏羲画出”云云。

    是其学本从图书而入,真以为先有此五十五点黑白之图,伏羲乃因之作《易》。

    又卷首《伏羲八卦次序图》后附注云“按《说卦传》是,故《易》逆数也。在

    《天地定位章》末,似承上通解圆图之辞”云云,是又真以为方圆二图为在孔子

    之前,孔子作《传》以解之。故根本先已,枝叶从而曼衍。卷首所列新

    旧图说至於四十有二。其《河》、《洛》二图,各有本文,各有朱子之本,其奇

    偶阴阳方位并同。惟朱子本则作黑白圈,本文则《河图》作旋毛,《洛书》作坼

    裂之状。考《河图》字始见於《书》,古注不言其质。似不应以马革一片从伏羲

    流传至周,久而不腐,始以此五十五圈画於尺简之上,即传为重宝。似又於事理

    不然。至於龟文之说,仅见后周卢辩《大戴礼注》,为经典之所不载。果有其物,

    不应周人弃之,专宝《河图》。果无其物,则古书别无绘象,何由睹其文理。朱

    谋等摭拾吴澄伪作,造为宣和内府秘本之说,凿空无证,德信乃摹而传之。

    至所列《太极自然图》,如今工匠刻镂器物所画,盖即来知德所作。德信不能言

    其授受,但以“相传”二字注於其下,足知其罕所考证矣。

    △《周易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方如撰。如字药房,淳安人。是书悉取《四书》成语以证《周易》。

    古无此体,徒标新异而已,於《经》义无关也。

    △《周易本义晰》(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良显撰。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举人,官武城县

    知县。是编皆推衍朱子《本义》之旨,而《经》、《传》次序仍用王弼之本。至

    於《经》文字句,如《坤卦》初六《小象》“履霜坚冰”句上增“初六”字,

    《文言传》后“得主而有常”句中增入“利”字,《渐卦》《彖传》“渐之进也”

    句,刊除“之”字。虽其说本於朱子,然《本义》但注於句下,未敢迳改。良显

    乃据以笔削,亦可谓信《传》不信《经》矣。

    △《易说》十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田嘉撰。嘉字树滋,阳城人。康熙壬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

    以《本义》为主,而取程《传》辅之。凡他说之羽翼《本义》者,乃采缉汇编。

    然所见未广,引用之语不外永乐《周易大全》一书。《自序》谓学者应举,由是

    求之,庶乎不迷所往。则本不为发明《经》义作矣。

△《先天易贯》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刘元龙撰。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是编前有康熙壬辰《自序》,又有雍

    正癸卯《补序》。盖其书先成三卷,刊於江南,后又续增二卷,故两序也。元龙

    自称历三十年乃成书。其首卷即数以言理,首《河图》、次《洛书》,附以《妙

    合而凝》之图。次卷即象以言理,首《画卦图》,次《太极图》,次《仪象卦爻

    错变图》,附以《易贯图》。三卷即气以言理,首《变卦图》,次《八卦图》、

    《综卦图》,附以《致知格物图》。四卷、五卷即六十四卦以言理,标举伏羲

    《大象》、孔子《大象传》,附以错卦、互卦之解。盖惟讲陈、邵之学者也。其

    谓《易》不为卜筮而作,所言似高,而实不然。夫圣人立教,随时寓义,初不遗

    於一事一物。三代以上,无鄙弃一切,空谈理气之学问也。故《诗》之教,理性

    情,明劝戒,其道至大,而谓《诗》非乐则不可。《春秋》之教,存天理,明王

    政,其道亦至大,而谓《春秋》非史则不可。圣人准天道以明人事,乃作《易》

    以牖民。理无迹,寓以象。象无定,准以数。数至博而不可纪,求其端於卜筮,

    而吉凶悔吝、进退存亡於是见之,用以垂训示戒。曰蓍曰龟,《经》有明文。曰

    揲曰,《传》亦有成法。岂取尽性至命之书而亵而玩之哉。俗儒但见抛

    掷钱之为卜筮,又见夫方技之流置义理而谈趋避,遂以为侮我圣经,乃务恢其说,

    欲离卜筮而谈《易》。然则四圣人中,周公居一,公作《周官》,以三《易》掌

    之太卜,无乃先不知《易》乎?是犹观优伶歌曲,而谓圣人必不作《乐》;观小

    说传奇,而谓圣人必不作史也。

    △《易经纂言》(无卷数,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王士陵撰。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癸巳举人,官翁源县知县。是编

    用注疏本,大旨以《本义》为宗而杂引众说以相印证。盖乡塾讲章也。

    △《周易本义拾遗》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撰。文字朗轩,长沙人。康熙癸巳举人。其书用朱子古本并为

    六卷。《自序》谓《本义》於辞多得之,而於象未深考,因为补葺。释《经》则

    以象数为主,释《传》则以义理为归。各条载《本义》全文,而以己说附於后。

    於变爻互体,言之特详,而所释诸象则大抵随文傅会。至於爻辞之首各冠以本卦

    六画,而以所值之画阳作○、阴作×以别之,如世传钱卜动爻之式。其法虽见贾

    公彦《周礼疏》中,乃卜筮者临时之所记,用以诂经则非矣。

    △《易经释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昌基撰。昌基字儒珍,乌程人。其书删节《本义》,敷衍成文,前列

    拟题三页。其《自序》云,先世多以《易》发解成名。盖所讲乃科举之术也。

△《易镜》(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戴天章撰。天章字汉文,湖州人。所解仅《上经》、《下经》,惟言卜

    筮。其解释甚略,而皆杂以互变、纳甲、五行之说,盖言数而流於术矣。又沿汉

    学而失之者也。

    △《心易》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戴天恩撰。天恩字福承,萧山人。是书成於康熙癸巳。自太极至八卦变

    六十四卦,为图十五,而各为说於其后。卷末为《象说》、《字义》、《统义》

    三篇。其所图所说,皆前人所有。所附三论,亦无所发明。

    △《易经粹言》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是编不载《经》文。首卷

    总论卦图,上、下二卷依《上、下经》卦次解之,《十翼》则略焉。《河图》、

    《洛书》,数学也,邵子之传也;吉凶、法戒,理学也,程子之传也;兼而言之,

    是朱子之传也。麟讲图书与所说卦爻不相关,其讲卦爻与所说图书又不相关。兼

    而取之,又分而治之,亦足见先天之说与爻象为两事矣。

    △《易互》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陆荣撰。陆荣字采南,青浦人。是书卷一曰《卦互》,若《乾》《坤》

    反对是也。卷二曰《爻互》,若《小畜》、《大有》、《大畜》、《需》、《大

    壮》、《》、《泰》,下卦皆三画,阳则相互;《》、《同人》、《履》、

    《》、《讼》、《无妄》、《否》,上卦皆三画,阳则相互,而皆统以《乾》。

    推之《巽》、《离》、《兑》、《艮》、《坎》、《震》、《坤》七卦皆然。卷

    三曰《卦爻互》,若《》初爻阴与《复》初爻阳互,《》上爻阴与《剥》

    上爻阳互是也。卷四、五曰《杂说》上、下。卷六曰《辑参》,乃经文及句读异

    同者。大抵本何楷、黄道周之馀论也。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崔纪撰。纪原名,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

    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乃乾隆辛酉纪官国子监祭酒时所著。其说以《本义》

    为主,而亦间有异同。至其以《经》文专主卜筮,《十翼》专言义理,谓孔子恐

    人惑於吉凶祸福之说,要求趋避之术,故专以义理言。则似《传》非以解《经》,

    惟以补救夫《经》矣。

△《索易臆说》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启昆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其书

    惟总论《易》之大旨,不复为章解句释。如《上、下经》之分篇,诸卦之命名,

    以及《先天》、《后天》、《圆图》、《方图》等类,各为一篇,以阐其义。其

    《卦变》一篇,谓《彖传》所云“刚来柔进”之类,必本卦贞悔二体实有此象而

    云然,非本卦所无,外卦所有,而必假之以得解也。在《本义》逐爻细推,以为

    此自某卦而来,不过兼此一说,欲使《经》无剩义,非真先有彼卦而后方有此卦

    也。后人尊信《本义》,遂误以馀意为正意。又如《分宫卦象次序》一篇,谓天

    地之造化不离五行,八卦率领诸卦,分掌五行以用事。术家以父子、才官、兄弟

    论生克制化,而不知其所以然。然刚柔者,立本者也,纲领之八卦是也。变通者,

    趋时者也,所属之诸卦是也。一切往来屈伸之理无一不在此六十四卦变通之中。

    其发明象数皆为有见。然所言皆宋以来之象数,非汉以来之象数,故不离乎图书

    之说焉。

    △《陆堂易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奎勋撰。奎勋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是编

    讲《易》,宗朱子者十之六,宗诸儒者十之四。间以己意训释,於前人亦无大异

    同。惟谓伏羲但画八卦而无卦名;黄帝始立蓍数,乃名以《乾》、《坤》、《震》、

    《巽》、《坎》、《离》、《艮》、《兑》;尧舜始增加《屯》、《蒙》诸卦名,

    更定方图卦位;文王始定《序卦》之错综与夫揲蓍用九用六。於是首列《伏羲方

    图》、《黄帝方图》、《唐虞方图》、《连山圆图》、《归藏圆图》《周易卦序

    图》。其说新异,所引据亦皆未确。

    △《周易录疑》(无卷数,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绰撰。绰字文裕,福安人。是编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上、下

    经》但标卦名,《系辞》、《说卦》标章次,《序卦》、《杂卦》则但标篇名而

    已。所解皆循文生义,罕所考证。每条之下多有标“附”二字者。字亦徵,
   

    绰之子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