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义庆《世说新语》——诚信立身:《陈太丘与友期》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古典诗文赏析 |
http://s12/mw690/92bc275egd296bd3fb77b&690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也就是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有一次对子张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就是说说话忠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即使到了野蛮落后之域也会畅通无阻。如果说话不忠诚实信,做事不厚道谨慎,即使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站立时,要像这些话就在面前。坐车时,要像这些话就刻在车辕横木上,这样就处处行得通。子张听后就把这些话写在了自己腰间的大带上。曾到稷下学宫讲学的儒学大师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不仅把诚信视作自然规律,而且还把诚信当作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另一儒家大师荀子更是创造性的发展了孟子“诚”的思想,将“诚信”这一道德概念的内涵扩展到政治领域。战国韩非子说“小信诚则大信立”,西汉刘向说“人背信则名不达”。
概言之:陈元方的聪慧善辩,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但又气度不够,稍失礼貌。“友人”不讲诚信还随口伤人,但能知错就改,也不失大体。通过“友人”告诫我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更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通过“元方”告诫我们做事要坚持原则,但也不可得理不饶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