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义庆《世说新语》——诚信立身:《陈太丘与友期》

(2013-01-06 11:57:39)
标签:

世说新语

对此

基本原则

刘义庆

对子

文化

分类: 古典诗文赏析

http://s12/mw690/92bc275egd296bd3fb77b&690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是约定的意思。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故事讲的是作人的两个基本原则。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爽约,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对此,友人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那么,陈太丘七岁的机智聪明的小儿子元方将如何呢?他先与眼前这位父亲的友人争辩什么是,他反问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这是“信”么?在此问题上究竟是谁无信呢?一语中的,友人无言以对。接下来,他又说你当着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又是“礼“么?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无所措手足了,于是下车来拉他要表示歉意,然而小元方却派头十足地置之不理。故事赞扬小元方明礼、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作人态度,更重要的是故事反映了陈太丘的家教得法。

  春秋时齐国名相管仲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也就是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有一次对子张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就是说说话忠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即使到了野蛮落后之域也会畅通无阻。如果说话不忠诚实信,做事不厚道谨慎,即使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站立时,要像这些话就在面前。坐车时,要像这些话就刻在车辕横木上,这样就处处行得通。子张听后就把这些话写在了自己腰间的大带上。曾到稷下学宫讲学的儒学大师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不仅把诚信视作自然规律,而且还把诚信当作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另一儒家大师荀子更是创造性的发展了孟子的思想,将诚信这一道德概念的内涵扩展到政治领域。战国韩非子说“小信诚则大信立”,西汉刘向说“人背信则名不达”。

 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我们对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元方赞叹之余,还从中发现了作者对他的批评,元方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的“入门不顾”却也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因为这个“友人”毕竟还是一位长辈。入门不顾虽显天真率直,但终觉缺少宽容胸怀。

  概言之:陈元方的聪慧善辩,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但又气度不够,稍失礼貌。“友人”不讲诚信还随口伤人,但能知错就改,也不失大体。通过“友人”告诫我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更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通过“元方”告诫我们做事要坚持原则,但也不可得理不饶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