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元璋的漏洞

(2025-09-09 05:46:0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观影分享

朱元璋的漏洞

观影分享第93篇

朱元璋是个放牛娃,深知百姓之苦,也深知贪官污吏之害。他得了天下之后,主要有两大心事,一个是立志当一个明君,另一个是让大明基业万古长青。

为了当一位明君,他治贪官惩污吏,只用霹雳手段,不要菩萨心肠。为了大明基业长青,他把开国功勋、能臣干将,一个一个地给办了,希望给他的儿子继任扫清障碍。

他的目的达到了吗?应该说,有成效,但不如意。如果采用5分制的话,朱元璋的两张答卷的分数,都在3分以下。

朱元璋算是一个传奇,但作为一个皇帝,并没有创造出足以让后世称赞的东西。他开创的大明王朝,虽然也算长寿,却质量不高,无论是那个方面,都没有取得多少令人称道的进步。并且,他选定的接班人,也没能接住盘。他给继任者留下的,并不是清明世界,而是布满仇恨的“地雷阵”。

朱元璋在立国后,越来越重视防,尤其是防群臣。防是必须的,但完全没有信任的防,恰恰迫使群臣将自己的职业岗位变成了表演舞台。就连太子也不敢说真话,也只能在父皇面前表演。太子演得实在辛苦,便到母后那里痛说心事。可他的臣子们,又能给谁诉说呢?

朱元璋深知人性之私之贪之恶,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只能抑制,无法根治;疏导则可为利,围堵则必生害;一旦发力过猛,势必适得其反。物极必反,万事万物都逃不掉这个规律。

在朱元璋治下,每个官吏都觉得头上高悬着一把利剑,不知道啥时候就会落在自己头上,个个提心吊胆,人人胆颤心惊,戾气日重,怨气日深,人心渐失。

朱元璋,一方面真心希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方面又特别渴望朱氏天下代代相传,生怕被人夺了去。其中也是亦公亦私。自己做不到无私,却寄希望用威权让臣子做到,臣子们便只好假装做到。

朱元璋因被李宪给骗了,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伤痛欲绝地说:“咱以为咱没有看不透的人,怎么被人骗成这样,丢死人啦!”他要痛定思痛,汲取教训,完善措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要广布耳目。于是,他成立了锦衣卫,专门收集皇子与文臣武将们的信息。后来,他还是被胡文慵、李善长给骗了。而那些权力越来越大的锦衣卫们,又成了朱元璋最痛恨的那类群体。

朱元璋铁石心肠的深处,是浓浓的炽热的情怀。他想建设一个朗朗乾坤,他知道只有建设一个清明世界,才能让朱氏基业万古长青。这种炽热的情怀,使他的行动失去了客观理性,因而掉进了理想化的陷阱。

当朱元璋的团队没有了信任的温暖,只有冰冷的算计、精心的防备与相互的利用,朱元璋一个人如何算计与防备得了一群人呢?

朱元璋不是被人骗了,而是被自己不切实际的欲望骗了。李善长看清了这个现实,选择了利用朱元璋的这个漏洞。刘伯温看透了,选择离开朱元璋。最终,谁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表面上看,李善长、刘伯温们的命运掌握在朱元璋手里。实际上,朱元璋和李善长、刘伯温们一样,都被一个无形的虚幻的东西所左右。

当朱元璋对所有人都不信任的时候,漏洞就来了。如果没有人值得信任,那朱元璋自己值得被自己信任吗?换句话说,自己的想法与言行,是不是也在欺骗自己呢?

没有信任,必有背叛,连自己也会背叛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