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人造子宫走出来的孩子还有父母之爱吗

(2024-12-09 06:22:42)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骚撩未来

从人造子宫走出来的孩子还有父母之爱吗

骚撩未来之六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人造子宫”团队科研的成果流传出来以后,有人担心,从人造子宫里的孩子是否失去的父母之爱。

从人造子宫走出来的孩子,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

有明确的父母。出于男女双方的共同意愿,并且双方共同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或者由无血缘关系的父母领养。

无明确的父母。完全是组织行为,由组织来抚养。

只有一方是明确的,并承担抚养责任,或者由无血缘关系的父或母领养,也就是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第一种情况,对父母之爱不会有太大影响。

第二种情况,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成长模式。

第三种情况,会有一个方面的缺失。

无论是那种情况,对人类生存来说,都不会更差,只会更好。

原因是:

爱,以及人的情感,是由生存环境塑造出来的,也是为生存发展服务的。

情感纽带与物质利益上的合作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物种的生存、延续与发展。

物质利益的交换,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合作。情感的建立,有利于更稳定的长期合作。物质利益的交换,可以在陌生人之间进行;情感的建立,则需要面对面。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可以互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而投入血缘关系中的情感也在缓慢降低,维系血缘关系的时间也大大减少。到了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圈越来越大,血缘关系圈却越来越小。

情感机制就是大自然制定的奖惩制度。彼此关爱,双方都会获得愉悦感;彼此损害,双方都会痛苦,由合作变成对立;单方面做出伤害的行为,会给另一方带来痛苦,并导致合作失败。

由血缘关系带来的亲情,实质上是基因延续发展的需要,人不过是基因的载体。表面上无私的亲情,实由自私的基因在主导。

世上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无私的父母之爱,实为大自然的“规章制度”,如同企业的规章制度一样,大部分人能够自觉遵守,也有一些人就不那么自觉,甚至做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在农业社会之前,基因主导的亲情,与人们生存之需要,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日常面对的血缘关系与社会关系基本上是重叠的。到了工业社会之后,基因的需要与人的需要,就有了许多矛盾。因为在工业社会,人们之间需要更广泛的合作。绝大多数人面对的社会关系远远超出了血缘关系的范围。谁能走出亲情的小圈子,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谁就会发展得更好。

更大范围的合作,其实就是开放的结果。当你在情感上有亲疏之别的时候,实质上就是封闭,就会给更大范围的有效合作带来的阻碍,也给和谐和平制造了困难。

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需要空前规模的合作。这种合作需要理念、制度上、伦理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也需要情感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而由血缘关系主导的亲情,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人类需要通过科技手段,突破基因主导的情感局限。

科技正在颠覆众生的生存环境,重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时代需要新的游戏规则,也需要超越血缘、民族情感的大爱,如此才能让科技真正惠及众生的生存与发展。而从人造子宫走出来的孩子,更可能形成全新的情感逻辑,产生真正的大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设心理学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