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心理学
(2024-12-06 06:45:43)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闲翻闲书第45篇
人设心理学
《人设心理学》谈的并不是心理学。
它聊的是创作。也就是如何运用心理学,进行人物塑造,推动故事发展。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都有人设。人设决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其人生的基本走向。不是作家故意设计人设,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人设。区别是:有人是有意识的刻意而为,有人是无意识的率性而为。
作家为了让人物更好地打动观众或读者,会有意识地夸大人物的某些特质。那么,管理者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需要有意识帮助员工塑造自己的人设,并同时塑造自己的人格特质。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管理者都会刻意突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又大多缺乏一贯性、系统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或者不能打动人,或者没有公信力,也就是网络上说的“人设”崩塌。
比如:在用人上,管理者一般给自己的人设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等等。可真正用人的时候,却让人们看到了清晰的“分界线”。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别唱这个调,这样起码损失会小一些。
再比如:在追求上,一些管理者明明自己有自己的小九九,却整天鼓吹自己只喝事业的酒。时间久了,下属们看你,那就是一个笑话。心里偷笑,嘴上叫好。你以假对人,人们就以假待你。
管理者在明处,员工在暗处。员工们看的是“裸体”,却天天夸管理者的“新衣”就让管理者误以为自己很得体。
作为管理者,人设是必须的。为啥?因为管理者也是人。可你成为管理者之后,就得不同于常人。卓越的管理者,对下属要顺人性激励,对自己要逆人性约束。这事很难。
有些东西,其实你不想,即使是假戏,你也得真做。做得久了,就成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也就成真了。做不到的,最好不说,起码要少说。调起高了,唱下去很难。人设也是同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