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的孩子有出息
(2023-06-19 05:53:34)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阅读分享第159篇
会玩的孩子有出息
《在未完成的进化》一书中,作者介绍了许多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学习与创新模式的研究成果。动物与人类一样,年青的比年老的创新成果更多。有许多证据表明,好玩的孩子成就更高,青年比成年人杰出的创新成果更多。尤其在科学领域,大器晚成的杰出人物极少;而且,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到了晚年,不但难以成为伯乐,还大多会成为科学进步的“绊脚石”。
为什么会如此?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年人不能不敢玩耍了。后生可畏,就是因为后生敢玩。
创新多是好奇与玩耍的副产品。
成年人脑子里有太多常识、常规,有太多规则、规矩,有太多的利害、利弊,从而泯灭了率性,失去了天真,也就难有大胆的尝试、勇敢的探索,因此也难有独特的发现。
玩耍是动物的天性。这种天性会被我们以“教育”的方式泯灭。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就告诫他们这不能玩那不能玩,什么鸟也不让捉,等长大了又埋怨他们连个鸟都逮不着,就会摁着父母这对老鸟拔毛。
民间有句俗话,说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好心就是“驴肝肺”。因为你怀揣一片好心,却天天在做泯灭天性的事。
你要孩子听你的话,你就得准备一辈子为他们支付“听话费”。企业对待员工的道理也是一样。
你给他玩耍的自由,他才有可能在未来向你补交“愉悦费”。
今年6月15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阿根廷队与澳大利亚队进行了一场商业比赛。比赛过程中,一名少年跳下看台,摆脱了安保体系,冲进场内,与梅西拥抱,和保安赛跑,成了整个赛事的最大热点,获得点赞无数,成为流量担当。少年一分钟成名。
因为这位少年替所有人实现了自由玩耍的梦想。风风火火闯九州,想出手时就出手,有了不快我就吼。
成年人不是不想不会,而是不敢。
但是,这位少年显然违反了有关规定,同时给安保人员带来了失职的责任,不加约束是不行的。
既要秩序又要创新,就得在规矩秩序与自由玩耍之间,留下一个缓冲地带。如何掌握其中的界限,需要的是有温度的艺术,而不是冰冷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