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缝

(2020-03-02 07:07:2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阅读分享第19

双缝

双缝

    近两年,越来越觉得量子物理、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蛮有意思儿。今儿说说量子物理中的“双缝实验”。

    “双缝实验”又称“杨式双缝干涉实验”。由于这个实验神秘又诡异,便成了学界的“界红”实验。最先做这个实验的人,名叫托马斯·杨。他干这件事的时候是1801年。他的论文发表后,遭到了许多权威人士的嘲讽。20多年后才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

    我们先了解一下“双缝实验”是个什么鬼?

    在电子发射器与接收屏之间,加一道隔板,隔板上有两个洞,然后用电子发射器向接收屏发射一个光子,看看会发生什么。照理说,光子应该经由某一个缝隙,在接收器上形成一个痕迹。实验发现,光子可不是这么玩的。

    它是什么玩的呢?简单地说,当只开一个缝隙的时候与两个缝隙同时开的时候,它会形成不同的痕迹。在双缝的情况下,还会形成多组成像。光子为什么会自己干扰自己的波?这就有点怪异了,但还有更加诡异的。为了观察光子的行为,实验人员设置了一个观测装置,这个装置与实验装置没有任何联系。结果发现,有了这个观测装置,光子的自干扰现象就消失了,关掉这个观测装置,它的自干扰行为就再次出现。就是说,当有观测者出现的时候,光子就会制造“假象”,搞出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来对付观测者。

    光子是怎么知道观测者出现的?会不会有更高的智慧生命可以控制光子以干扰人类的实验?平行宇宙是不是存在?经典物理把“上帝 ”赶走了,量子物理会不会又给“上帝”恢复了最高权力?这些都不得而知。目前,科学家们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空间不“空”,它是一个看不见的“场”,这个“场”里充满了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关系才是万物存在的本质。这种“关系”也是一种能量,是一种看不见的实在。在“双缝实验”中,当隔离板上只有一个缝隙与同时开两个缝隙时,“场”(关系)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当出现观测者时,“场”又会发生新的变化,由此带来了光子行为的变化。这个解释与老子的“空就是有”“无中生有”有些相通。

   后来又发现,像基本粒子,甚至是分子等都有光子这样的特性。那么,社会中的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特性呢?答案是:是的。

    当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样子。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是另一个样子。同样是两个人在一起,因另一个人是不同的人,我们也会有所不同。老朋友在一起一个样,新朋友在一起又是一个样。同样是新朋友,有的一见如故,有的就不想再见,并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而当我们发现有观察者(比如相亲、面试、组织考察、有人窥视等)在场的时候又是一个样。这些不同也是缘于关系的不同、关系的改变带来了“场”的变化,人的行为也就为了适应这个“场”而随之变化。

    佛说,你看见的、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这在量子物理学中被称为“测不准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来的。

     “双缝实验”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启示呢?

    人人都不是自己的成就者。凡是和你有关系的人,他们的好与坏都和你有关系。反过来说,你的好与坏他们也同样 脱不了干系。即使你没有刻意对他们施加任何影响,你的“场”也已经对他们发生了某种作用。关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什么人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交友要慎重。

    最重要的改革是改变相互关系。最重要的不是量的改变,不是质的改变,而是关系的改变。改变关系就是改变“场”,就是调整势能。“场”一变,其中的所有存在者都会自行改变。力与关系(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种表现。这和量与质、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是同样的道理。所以,领导者要关注的是关系,而不是员工干什么与怎么干。考核不是没有用,而是下下策。

    不要轻易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做出结论。这个也叫怀疑精神,也是科学精神。眼见不为实,耳听更不为实。我们看到的与听到的永远只是事实的一小部分。如此以来怎样以有限应对无限?目前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看、多听、多学、多思,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持续下去,永无止境。轻易地对一个人、一件事做出结论是危险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吭气、无人敢出声是什么好事情。(写于201910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