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选择哪个她

标签:
体育杂谈 |
他会选择哪个她
“理性人”假设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也有一些人并不看好这块想象中的“石头”,认定它不是什么“通灵宝玉”,执拗对它进行辨伪。比如,行为经济学、基因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学者们。
数学家肯尼思·梅给学生们提供了三个假想的对象,让他们进行选择。这三个对象中,一个好看、一个聪明、一个富有。三个对象中没有任何一个是特别极端的,比如“白富美”或“高富帅”。就是说,三个对象,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很难一起比较优劣。这个时候,也就很难判定怎样的选择才是合理的正确的。事实上,事后有不少人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但是,究竟是当初的判断非理性还是事后的后悔非理性呢?这都是有趣的话题。总之,非理性的影子时隐时现。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做过一个试验,在试验对象明确表示:在阿娇与阿娟之间,喜欢阿娇而非阿娟,在阿娟和阿妖之间,喜欢阿娟而非阿妖之后,让他在三人之间只选一位的时候,他最终还是会选择阿妖。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权柄在握的领导者,面对自己的下属,反复考察,权衡再三,才能决定自己的重用某人。但是,所托所信非“人”的状况还是经常出现。结果,不是开口骂娘,就是自嘲自己眼瞎,抑或是死不瞑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位足球主教练,带领一支没有“板凳”厚度的队伍,大家都觉得凶多吉少,最后的成绩可能出人意料地好。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选择,恰恰保证了他决策的正确。因为决策正确,而让他的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呈现出1加1大于2的战斗力。相反,一位手下战将如云的足球主教练,最终的成绩也可能始料不及地差。因为一个位置上有三两个人选,更容易造成用人决策的失误。用人失误必定会丧失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出现1加1小于1的局面。有没有办法消除这样的悖论呢?
一位领导者、一位主教练,他们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心中有一个理想中的对象,眼前面对的是若干真实对象。他们是如何进行比较判断二者之间的相似性的?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