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布袋立不起来
——漫谈实现中国足球“三大愿望”之四

“空布袋立不起来。”中国足球水平上不来,看点多是负面的东西,“布袋”太空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职业球员怎样算是立起来了?起码要达到两个标准:其一是踢球踢得好,其二是“二次就业”好。
踢好球的标准有三个层次:亚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世界领先。“二次就业”好也有三个层次:能胜任到新的岗位,在新领域上有所建树,在新领域出类拔萃。
为什么要强调“两好”?因为足球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二次就业”好说明球员综合素质高;还因为职业球员“二次就业”的状况,直接影响到足球发展的群众基础。职业球员“二次就业”好,才能避免出现“悔嫁夫婿踢足球”,才能出现“笑看儿孙去踢球”。
要让中国职业球员立起来,就得往“布袋”里装文化、填智慧、注入精神“维生素”。要把“布袋”填实,起码要做到“两个不能”和“三个必须”。
“两个不能”如下:
第一,不能脱离家庭。青少年球员在16岁前不能脱离家庭,欧洲对此有明确规定,并且绝没有变通的余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课堂。它的功用主要不是学习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心理的呵护,是人格、性格的养护。从小脱离家庭的孩子大都有心理缺陷,尤其不太适合从事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
第二,不能脱离校园。校园的作用也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而在于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滋育。不能脱离校园,不是简单地把球员拴在校园里,更不能在校园里享受“特长生”的特殊待遇。而是必须与其他学生一样听课、完成作业,考试合格。学业不合格的,不能接受足球专业训练,这也是欧洲普遍遵守的作法。
培养16岁以下青少年的足球学校,如果自办文化教育,必须经过教育部门按照全日制学校的标准验收通过,并定期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检测监督。
“三个必须”如下:
第一,职业俱乐部必须抓球员的思想文化建设。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球队是“井”字球队,横竖都是“二”。一介武夫,成不了大气候。文韬武略,治国平天下需要,绿茵争雄也需要。精神气节,对于夺取胜利,比技战术更具决定性。事实证明,简单用金钱刺激来调动球员积极性的作用不仅用限,而且副作用不小。事实也证明了,训练与球技并不能保证提升球队的实际战斗力。事实还证明了,球员的价值观、精神追求不仅制约其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其意志品质与作风形象。
第二,职业俱乐部必须帮助球员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你为球员的未来着想,球员才可能为俱乐部的现在与未来用心。你的球员有好的发展与好的未来,你在未来才能吸引更好的球员。俱乐部要实现高目标、大追求,就得让球员有长远目标,有更高的追求,有与俱乐部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你得激发球员不断向上的欲望,你得让球员除了刻苦训练之外,还得勤奋学习。好的职业球员,得“能歌能舞能诗”。
一旦球员有了学习的自觉,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俱乐部与球员就都会进入良性循环。如此,俱乐部的管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第三,职业俱乐部必须进行职业球员的个人品牌管理。“装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职业球员应该比少妇更重视自己的形象,时刻维护自己的品牌价值。球员的个人品牌,包括其能力、作风、纪律、语言、衣着、形象等若干方面,体现了球员的综合素质。对球员进行个人品牌形象的设计与塑造,是俱乐部经营的应有之意,也是球员提升个人无形资产重要途径。少妇用形象拴住夫婿,职业球员靠品牌赢得市场。培养职业球员的个人品牌意识,才能提高球员提高比赛本领的自觉性、遵守道德纪律的自觉性、学习知识提升修养的自觉性。
文化足球,是足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足球发展的目的地。我们需要用文化来“绿化”中国足球,用文化来改造中国足球日益沙漠化的生态环境。“文韬武略、天下第一”,中国球员应该树立这样的目标;中国足球需要这样的职业球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