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砸一个碰
2012中超于结尾处,演绎了一把“江南Style”。好火、好爽、好风光呀!最风光的当然是主演舜天与恒大。当下的中超,无恒大不“中”,缺舜天无“超”。舜天让冠军的悬念“恒大”,恒大把舜天的名声放大。

恒大的运作,如它的名字。大腕、大牌、大投入、大炒作、大气魄。向金钱要成绩,向成绩要绩效。恒大进入中国足球圈后,要风得风,要水得水,玩得风声水起。一时间,恒大“砸钱模式”风迷中超,引来若干英雄把钱抛。有钱就是“中超王”,恒大玩得是硬实力。
舜天的运作,也像它的名字。顺风、顺水、顺天、顺地、顺人心。真正是怎一个“顺”字了得。舜天的低调崛起,以及“物美价廉”,让中超多了一道风景,给了中超另一个参照。
但是,舜天今天的局面,还是有些“碰”的成份,或者说是运气好。碰上了一个合适的教练、碰上了好使的外援。若干的意外之喜,提振了球队的精气神。精气神来了,当然可以战胜一切“牛鬼蛇神”。明年,舜天能否满足江苏球迷的“新期待”,还是一个未知数。
同样是砸钱,恒大比申花砸得响,也砸得妙。说明砸钱也是个技术活。鬼拿了钱未必会推磨。恒大算是个有钱也会花钱的主。
引援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引援如同炒股。你买显性的“绩优股”,投入大,风险小,收益也低。而买隐性的“潜力股”,成本低、风险大,收益也大。恒大在买“绩优股”上,收益不错。舜天则是碰上了“潜力股”。中超俱乐部基本上无“投资专家”,在引援上,看似慎重,貌似神秘,其实不过是认认真真地去“懵”,或者是心领神会地被“懵”,以及无可奈何地接受被“懵”。
得外援者得天下。这一现象的背后不仅是中国足球水平的落后,更是中超管理、经营、训练、文化等等功能、功力的缺失。科技不仅兴国,也兴球。从长远说,把钱烧在引援上,不如砸在足球科研上。管理出实力、战斗力、出凝聚力,而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科研与经营管理、文化建设都是慢工、基本功,少有人耐得住那份寂寞。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历史,但几乎没有一家俱乐部在管理上有心得、有经验的积累,也没有一家俱乐部真正在“科教兴球”上有创造、有作为。这都是中超体制机制上的缺陷造成的。
中超的制度环境不改,中国足球的人文环境不变,中超就是一个黑洞,再多的钱也填不满,再热闹的球市也会冷,再华丽的俱乐部也是昙花一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