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走在不让人待见的路上
记不清谁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实即是近路。能不能把弯路走成近道,关键看眼界与信心。当年红军走上九曲十八弯的路,却以不足二十年的时间走遍了全中国。那时,又有几人想到这群“流寇”能够让中国变了颜色?

前两年,朱骏领着上海申花走在一条不让人待见的路上。朱骏没钱玩了?不想玩了?一种有策略地玩?朱骏没说,没听到别人说,也不知有没有人知道。 可以看到的现实是:申花的成绩不成样子了,申花的球迷不满意这个样子了;但申花为中超输出球员了,申花的新人成长了,申花在国家队里常有亮点了。只要有耐心,这并不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申花。
朱老板是极具南派特点的精明商人。他是不会甘于寂寞的,起码不会在寂寞中搞职业足球。上个赛季结束,他就换了玩法,开始用大把钞票与大牌球员吸引眼球,似乎走上了让球迷满意的正确道路。然而,不幸的是,在调足了球迷胃口之后,钞票并没有烧出让球迷满意的饭菜。在媒体与球迷的夹击下,朱老板又开始玩起了悲情。这份悲情有真有假,个中滋味只有搞足球的人才能体会。
职业足球是一种生意。做生意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手法。有的搞技术领先,有的走跟随路线,有的靠成本优势等等,各有各的生存法则,各有各的意境追求。如此,才有生意场上的共生共存,相辅相成;才有市场的万紫千红。
许多球迷都希望自己喜欢的俱乐部如恒大一样,重金网络最好的球员,用钞票冶炼金杯。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以来,有两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其一,无论你砸多少金钱,最终胜出的也只能是一家,不可能有两个冠军出来。其二,大家都去买“成品”,制造“成品”的活又该落给谁?有人能够培养奇花异草,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回去展示,这才有花卉市场的繁荣。大家都去养花,或是都想买现成的花,都不会有生意、有市场。
真正成熟的职业足球联赛,其各个俱乐部都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各有各的生意经。有的经营冠军影响力,有的经营人才辈出,有的一个阶段经营影响力而另一个阶段经营人才。拿冠军的受人称赞,出人才的也受人尊敬,这才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足球。
把职业足球说成生意,还是会有许多哥们不赞同。这些哥们喜欢把足球抬到神坛上去,贴上爱国主义、地区荣誉等等的标签。足球的确与这些东西相关,但我们怎么能说生意就与国家、民族无关呢?试问,在萨马兰奇没有把生意引入奥运会前,我们有多少人知道奥运会?在中国没有把企业行为当作生意之前,我们离温饱的生活有多远?我们离奥运有多么远?我们离金牌又有多远?
足球这个玩艺,最忌讳的是急功近利;但在中国搞足球,又不得不急功近利。朱老板八下里都想讨巧,如今却落得里外都不是,这份无奈,并不仅仅是朱骏的,也是中国职业足球的。

方寸以忽悠娱乐足球、经营足球、文化足球为乐。
人生在左右之外,胜负在你我之外,快乐在输赢之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