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体育 |
谁是中国足球的凶手
谁是让中国足球日益“沙漠”的真凶?标准答案是“出线足球”。中国足球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等诸多恶习且屡教不改,都是源于“出线足球”制造的保持劣根性的“先进体制与机制”。由此,中国足球走上了一条失败、再失败、一再失败,小失败就是大胜利的和谐发展道路。谁是“出线足球”的制造者与抚养人呢?是关心足球的领导与关心足球的球迷,以及足球媒体。没有他们的阳光雨露,悉心呵护,就不会有“出线足球”的肆意蔓延与疯颠痴狂!
三大球上不去我死不瞑目,足球从娃娃抓起。这都是人们尊敬的领导们对足球的关爱。因为群众喜欢足球,领导们关心足球自然就是关心群众。领导们在此并没有说明,应该发展足球为群众服务,还是让群众服务于“出线足球”。但是,领导的下级领导们在落实领导指示时,不由自主地变成了让群众为足球出线服务,为他“奸决”地学习、贯彻、落实领导指示服务。当人们“被足球”时,这项运动就已经异化了,运动水平的高低已经不是要害了。运动员成了足球机器,成了出线足球的工具,足球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领导的下属不能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领导则有责任纠正其偏差。领导不去纠正,领导自然是主要责任者。
还有自称是最可爱最执著的球迷,以及所谓为中国足球鼓与呼的媒体,他们也是中国足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推手。他们一边指责足协搞出线足球、政绩足球,一边片面地单纯地以国家队的成绩来衡量足球的发展,赢一场球就叫好,输一场球就喊打。一边高呼青少年足球是基础,一边热衷于捕风捉影地挖黑幕、造花边,从不为群众足球的发展造势出力。我们所表达出来的声音,正好让领导们觉得群众需要的就是出线足球。也让足球管理者真切地体会到,无论我做了多少对中国足球长远发展有益的事,只要国家队现在的成绩上不去,球迷与媒体都不会承认自己工作的价值。媒体之间的区别不过是无意起哄抑或是故意起哄!大家大言不惭地指责别人急功近利,自己却时时都行着急功近利的“作为”。许许多多的言论还不如八卦来得好玩。
中国足球价值观是病态的,是肿瘤性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中国不可能有足球健康发展的客观环境,不可能有健康健壮健美的中国足球。人人都说不能够搞出线足球,人人都在出不了线上纠结,中国足球的发展就成了一个死结。谁都解不开,谁也无能为力!当出线足球、争光足球成了足球的全部,出不了线争不了光就成了中国足球的宿命。下课,也就成了足球管理者与主教练的宿命。“你哥才是踢球的,你全家都是踢球的!”当“踢球的”、“国足”演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中国足球真的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为什么我们天天喊着为学生减负,学生却越负越重?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自己搭精力搭金钱且声嘶力竭地逼着孩子参加完了语文、数学辅导班再去参加舞蹈班或是声乐班?因为,他们相信这都是对孩子前途或成长有用的有益的。
不能把足球“重视”成了“面子工程”。足球的价值与意义必须由“出线”与“夺冠”回归于一种教育方式,回归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回归于生活的快乐,回归于生命张力的释放。足球也只有根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们的快乐生活与全面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与足球才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当人与足球有了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又何愁没有光彩照人的“面子”?
人生在左右之外,胜负在你我之外,快乐在输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