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
胡适先生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日本人模仿与创造的合理结合与发展:“一切创造都从模仿中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日本足球。
日本没有哲学,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日本自由民权主义运动家、思想家中江兆民同志说的。无,并非全是坏事。家里空地方多,就为添置新家具提供了条件,无中生有嘛!日本人汉唐时期学习中国,近代学习西方,都学得很从容,很成功,没有负担呀。不过,日本人的“拿来主义”可不是简单模仿,凡是他学到手里的东西都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贡献,这是其一;其二呢,日本人从不搞什么“全盘×化”,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男人吸鸦片,女人裹脚,日本人不学。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日本人也不学。日本人正是靠创造性地“拿来”领先自己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东西,实现了不断地飞跃。弹丸之地,世界老二,也是不小的奇迹。
日本足球也是用了这么一个方子,一下子就超越了中国足球,并成了亚洲一流的队伍。日本足球的特点,就是巴西足球的意识技术,加上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姑且叫“大和拉丁派”吧。如果再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菊与刀”,这是借用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夫人的一本书的书名。“菊”代表了巴西足球风格,“刀”代表了日本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岛国根性”。“岛国根性”的劣性先不说,其优点主要有二:一是强烈的危机意识,二是牢固的集团主义精神。日本人称自家国旗上的红圆圈为“日本丸”,就是很小的意思,这是一种强烈危机意识的体现。这种危机意识已经内化成了日本人潜意识的一部分,造就了日本人勇于面对挑战、善于克服危机的民族心理。“不能输给别人”;我要拚命,否则国家就玩完了,这几乎是每一个日本人的生活信念。日本人在西方被称为“经济机器”。日本人有一种“从众无惧”的团队意识。日本人重在集团行动中发现自我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对组织的忠诚是其主要的价值观念。日本人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如果说一个人“与众不同”,他会睡不好觉的。这是让日本人感到羞耻与恐惧的事情,是政治问题、原则性问题,开不得玩笑的。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集中地体现在“武士道”之中。日本人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因为樱花只有聚在一起才美丽漂亮,引人关注,才能价值最大化。单个、单株则不会使人注目。这就是人家的团队精神教育嘛。另一个原因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是凋谢,而不是盛开。樱花热烈地开,壮烈地谢,不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所崇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价值观、生死观。日本武士的“剖腹”正是对樱花凋谢凄美境界的一种追求。日本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自杀也要讲究“礼仪美”的民族了。
日本人“岛国根性”的一大劣性就是“小家子气”,猜疑心重,时时为小事处心积虑。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中,日本输给了德国,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同样,日本足球必然也打上了这个印记。日本人虽然师学巴西,却难有巴西人的随性与洒脱。更重要的是日本足球缺了宽广的气度,所以它虽然以“脱亚”为荣,其实它并不能真正“入欧”。日本人个子是高了,却胸怀依旧,这是一道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