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馆 【江苏徐州】

标签:
徐州博物馆汉代采石场旧址乾隆行宫土山汉墓 |
分类: 博物馆记 |
这是第二次来徐州博物馆了,从新石器时代发轫到近现代文明,徐博展示着4000年文化的遗光魅影,这里藏珍纳宝,岁月流眄出的记忆,华光迸射。徐州北控泰岳,南屏江淮,西窥中原,东濒碧海,自古就是膏腴沃野和军事要地,历史文化沉淀自然丰厚。
与第一次来不同,如今徐博已是2.0版本,加了国保“汉代采石场遗址”、省保“土山彭城王墓”2项,和原有的陈列楼、省保“乾隆行宫”、碑林,形成5大板块,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把馆舍与墓葬、遗址、古建筑、碑林相结合的博物馆,内容丰饶,也是我去过的中国最好的地级市博物馆之一。
石斧【新石器时代】新沂花厅遗址出土
鸟形龠铜戈(附镦)【西汉】翠屏山刘治墓出土
铁兜鍪【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青瓷四系刻花罐【北朝】狮子山北朝墓出土
铜镶玉兽【明】馆藏
三彩陶鍑【唐】新沂出土
磁州窑竹叶纹四系瓶【宋】馆藏
玉鱼【清】馆藏
青瓷虎子【北齐】东甸子北齐墓出土
釉陶猪圈【东汉】韩山疗养院汉墓出土
釉陶井【东汉】馆藏
陶熏【西汉】张集汉墓出土
彩绘茧形壶【西汉】东甸子一号墓出土
青瓷盂【晋】馆藏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其荣登大宝后始封韩信为楚王,高祖六年改封“同姓”楚王,从第一代刘交到第12代刘纡为止,贯穿了整个西汉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英为第一代楚王,随后改“楚王”为“彭城王”,又历经5代,直至刘袛结束。两汉同姓王在徐州经营了400余年。
徐州现已发现楚王、彭城王墓葬9处,及其他墓葬数百处,出土有陶器、青铜器、金饰品和原始瓷器、釉陶、铁器、石构件等数万件,是两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吕”铭铜鼎【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明光宫”铜鼎【西汉】东洞山楚王墓出土
鎏金铜鈁【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铜铺首【西汉】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尚卧”豹形铜镇【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明光宫”赵姬锺【西汉】东洞山楚王墓出土
三足铜釜形器【西汉】馆藏
铜勺【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金带扣【西汉】后楼山5号墓出土
金饼【西汉】簸箕山1号墓出土
中国人使用玉器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玉出深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终以珍贵、温润、宁和、祥吉的姿态,渗入到中华文化的骨髓中,“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古人将它赋予了更多的道德内涵。
徐州古代治玉业非常发达,徐博陈展的汉墓玉器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繁密不偷其工,简约不失其彩。汉代是我国丧葬玉最完备、最兴盛的时期,他们认为“金玉在九窍,人为之不朽。”所以玉璧、玉棺、玉衣、玉面罩、玉枕、玉九塞及玉握等的出现,成为追求“不朽”的标配。
石豹形镇【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嵌琉璃珠陶盖罐【汉】云龙山东坡工地采集
玉卮【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高足杯【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鎏金铜龙架玉枕【西汉】后楼山一号墓出土
“食官监”玉枕【西汉】狮子山“食官监”出土
虎形玉枕饰【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枕【西汉】苏头山汉墓出土
铜缕玉衣【东汉】1985年拉犁山一号墓出土,玉片为方解石质,玉衣总长164厘米,共用玉片2008片。
银缕玉衣【西汉】1996年火山刘和墓出土,未遭盗扰,长181厘米,共用和田青玉2216片,1000克银缕穿缀,刘和为楚王宗室中普通成员。
金缕玉衣【西汉】狮子山楚王刘戊墓中出土,玉片最多,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的上好白玉、青玉制成,共4248片。
玉觿【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谷纹玉系璧【西汉】黑头山“刘慎”墓出土
出廓璜形玉佩【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双龙纹玉佩【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龙形玉嵌饰【西汉】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蟠龙纹佩【西汉】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陶俑是铭刻时代特征的立体艺术,多以冥器形式出现。其聚彩绘、雕塑一体,人物、动物等题材为主线,华丽与粗朴、高大与短巧,都是地下文化的要素之一。
徐博展出了汉至宋代的各类陶俑艺术精品210余件,汉俑色彩明快,其中以驮蓝山楚王墓出土的乐舞俑最为精湛,场面宏阔,一边乐者鼓瑟拨琴,一边舞者长袖曼飞,演绎着盛世歌舞升平的景象。
骑马俑【隋】铜山茅村隋墓出土
彩绘驭手俑【西汉】馆藏
彩绘女跽坐侍俑【西汉】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土山汉墓在博物馆北边的庭院里,一山阜起,满目青翠。这里曾被史籍误载为“范增墓”,后经考古发掘,断定为东汉彭城王等人的墓冢。
土山汉墓包含3座大型墓葬,一号墓为王后墓,是1969年当地人取土时发现,其为南北向,砖石结构,长8.6米,包括甬道、前室和后室3个部分,甬道用35块巨大的黄肠石拥堵,石上多刻有工匠名文,抑或为汉代的质量跟踪体系,如“封□右后孔山治”、“□伯治”等,其中“官十四年”铭刻,推测墓主应为彭城考王刘道或孝王刘和的王后。此墓出土了铜、陶、玉等器物,以及一套完整的银缕玉衣。
二号墓位于土山封土的中部,1977年发现,规模庞大,应为主墓,现已成为考古发掘的现场予以展示。大墓呈“中”字型,由甬道、前室、后室和东西耳室组成。在紧邻发掘现场的北面建了“彭城王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展出其墓出土的青瓷、陶质、封泥等器物。
三号墓位于土山西北处,该墓破坏严重,基本无出土物,现已封闭保护。
二号墓遗址现场
绿釉陶壶【东汉】1978年彭城王墓东耳室出土
陶灯【东汉】1978年彭城王墓东耳室出土
陶鸡【东汉】1978年彭城王墓东耳室出土
陶釉盘口壶【东汉】1978年彭城王墓东耳室出土
一号王后墓地宫
清乾隆22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至徐州阅河,为尽驻跸憩息之事,两江总督尹继善为此耗银8000多两修建了行宫。行宫前后左右均为三进院落,亭台楼阁,花木扶疏,怡然惬意。岁月蹂躏,清末时大部分建筑被毁,只存大殿一幢。大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式,三开间,殿前东有乾隆御碑,殿内有乾隆和群臣的铜像。乾隆在行宫写下了“昔今不异观民切,来往宁因问景行。”等3幅楹联,皆为应景颂徐之意。
东边的碑园是有着小桥流水风情的精致园林,淡雅清俊,鸟语花香。里面搜罗了很多碑碣,其中大宋皇祐六年的八棱石柱最为珍贵。
乾隆效先帝康熙南巡,治河捍海,都有着政治、经济目的性,并非影视剧所演绎的单纯性游山玩水。其6次南巡,沿途为此肇建了30座行宫,但也造成了民累国困的副作用。晚年的乾隆帝反思南巡为劳民伤财之事,并实际废止了后嗣皇帝南巡之举。
汉代采石场遗址在徐博的西边,第四批“汉楚王墓群”包括9处国保,它是第六批时并入的。这里是两汉高等级墓葬采掘墓石的地方,厚重的石材,用以砌筑墓室,以达万年永固。遗址尚存面积近3万平方米,共清理发掘出采石坑63处、石坯坑5处,另有石渣坑、墓葬等,同时还发现了錾、凿、锸等采石工具,遗存丰富,保留了汉代采石的信息。
中国现存有几处古代采石场,如北京房山大白玉塘、广州莲花山、偃师二条山、绍兴东湖等等,而徐州汉代采石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一处古代采石遗址之一,现此处有可参观的局部遗址,通过玻璃罩房,可以一睹当年采石痕迹。
前一篇:前斧柯悬泉寺 【山西阳曲】
后一篇:东京陵、东京城城址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