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也算是中国“影壁之都”了,现存一、三、五、九龙壁不少,有好事者统计过9座。大同龙壁有素颜砖雕的、有美容琉璃的、有一字横陈的、有八字折角的、有单面博彩的还有双面绽放的,总之将这屏障、装饰、缓冲之物,玩出了个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照壁是中国建筑的特色产品,祸起萧墙的“萧墙”,大概是最早的照壁类吧。照壁多在建筑前方,面对大门,中式建筑又多是坐北朝南的,所以拍照壁几乎都是逆光,除非双面壁或建筑方位有变。
五龙壁在十字街和马营街交叉的路旁,曾是大同县文庙前置物,文庙早已灰飞烟灭,徒留此物诉年华。当年道路改造时,将五龙壁后移9米,其为砖雕、单面、八字型,建于清雍正2年(1724年),长28.5米,高5.7米。东折墙砖雕为“鲤鱼化龙”,是成功后的质变,龙头鱼尾,算是真正的“鱼龙混杂”之物吧,上有祥云天鼓,谓之士子鱼跃龙门后,登科及第,如天雷贯耳,一鸣惊人。
中间的壁身磨砖对缝,这种“干摆墙身”是很讲究的作法,上面是高浮雕的5条四爪团龙,龙在圆形的波浪纹砖雕中遨游云海,千姿百态。正中的龙有蓝绿琉璃缀饰,其余皆为素色,强调的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龙上有帷幔,并雕出垂花柱,帷幔上雕饰有葡萄、莲花等。柱上为仿木砖雕斗栱,拱眼壁之间又有24条龙,寓意为“节气”。
西折墙砖雕则是“鱼跃龙门”,是人生转变的前奏,左上是张扬的威龙在召唤,下右是孤独的鲤鱼在彷徨,高大的“龙门”也只是一道生命的坎,迎头而进还是急流勇退,都是思索。好与坏,成与败,在生存的运作中,我们有时就是这只“鱼”。
============================================================================
去九龙壁是我每次到大同的保留项目,因为很喜欢这个华丽的“墙”。小照壁委婉低调,有琉璃嵌饰的大照壁则就像绚烂的招牌了,有“造势”的味道,这个大作曾是明朝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是洪武后期代王就藩的产物。龙壁长45.5米,壁高8米,厚2米,虽不如故宫皇极门外的那一款九龙壁精致,但最大、最早的标签毋庸置疑,拔龙壁之魁首。
九龙壁为琉璃、单面、一字型,“琉璃”一词是梵文汉语的音译节略。南北朝时,它已用于建筑装饰。琉璃“釉”是铅丹、河洛石、氧化铜、氧化钴等做成的。物件手工制成后,形料上釉高温烧制,出窑后,脱胎换骨,变得五彩斑斓,“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这个高级的饰品,是建筑的加分项。
用“九龙”以饰壁等级最高,为帝、王所享。九龙壁由须弥座、壁心、壁顶组成。须弥座又分3层,下层琉璃砖嵌饰花卉,中腰是牛、马、羊、鹿、麒麟等兽,上层则是41组“二龙戏珠”。
壁心是这个壁作的灵魂,由426块特制的构件拼砌而成。五彩琉璃色迷光幻影,一幅盎然磅礴的大图景兀现眼前。褚黄、明黄、淡黄、青紫等色的9条飞龙无一雷同,在蓝釉的云空和绿釉的碧海衬托中,蕴含着张力,释放着引力。大匠运斤,炉火纯青,其既有山之壮气,又有水之柔态。好的东西里必然存储了光阴,光阴里又沉淀着智慧,九龙壁是一款真正的佳壁。
院内还置放着5块碑,年代都晚,其中有一个碑额的汉字是“鬼画符”,我很感兴趣。院外的马路对面是正在如火如荼复建的“代王府”,大同不遗余力的建这类假货,真是劳民伤财、不可思议,作古的起死回生没有意义,不如让现有的益寿延年,这是比较理性和现实的做法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