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历史过往丰厚,而唐之大明宫该算是中华文明巅峰的记忆吧。这个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一度流落到煤场、民居和垃圾堆的地步。经过清退和修补,大明宫遗址已运转成了能赚钱的国家遗址公园,2014年大明宫成为“丝绸之路”遗产的一部分,更是风光了一把。
从西安火车站往北,走自强东路转童家巷,就是大明宫遗址,丹凤门为最南,一直往北到太液池,这个面积4倍于帝都故宫的大唐皇宫,行走起来确实让人筋疲力尽。“涉碛砾而登崔巍”这是古人描述的大明宫的立体印象,其实它的平面更给人一种想象和超越感。
丹凤门
大明宫的设计者无考,大画家阎立本有似参与,但不管是谁,他们与隋之宇文恺、明之蒯祥一样,都堪称伟大与卓越。
大明宫营造的理念源于太宗的孝道,完成于中宗时国家实力的累计。帝国15个州的税赋和官员的月俸,是建造大明宫的资本。大唐289岁,其中222年的权力中枢在大明宫运转。但入主大明宫的也绝非皇家李姓,也有武则天和黄巢。
含元殿西南之栖凤阁遗址
宣政门遗址,是含元殿到宣政殿的必经之门,当年“甘露之变”就在此发生。
宣政殿遗址
望仙台遗址,望仙台在含元殿西北300米处,是大明宫内的道教建筑。建于唐武宗会昌年间,遗址为方形覆斗状,夯土夯筑,现存高度近10米。
浴堂殿遗址,浴堂殿在紫宸殿东,是唐德宗和唐文宗的主要寝殿。
这座宫殿受难于“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其中又掺杂着血腥的“重俊”“唐隆”“先天”和“甘露”等等政变,大唐的国运和大明宫的命运一样,2条线叠压起伏,最后让它归附了时间的尘埃,从此西安再也没有出现过规模巨伟的宫殿群。
大明宫是“前朝后寝”的皇宫格局,这个标准化一直沿用到帝制结束。明清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三大殿”格式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唐朝再版,但大唐的“三大殿”无论规模与气势完胜于后朝,是望之高远的顶级版。
紫宸殿遗址
延英殿遗址,延英殿位于紫宸殿西,自唐代宗开始,皇帝遇大事咨询臣下,或宰执有奏折上报,都在此进行,称“延英召对”。
思政殿遗址,思政殿是唐穆宗经常召见百僚议事的殿堂。
太液池
尘归尘,凭吊与感怀,精神的感知落入这片大唐的地带,会让人有诸多无尽的遐想。过去的时间已无法捡起,但辉煌即便打成碎片,也依旧会历史的静处发光。
大明宫遗址公园有2处博物馆,其中一处以展出遗址范围内出土的文物为主,兼有其他。昭陵鸱尾和李成义墓室壁画等外来货,倒是给这博物馆加光添色不少。
鸱尾,1982年礼泉唐太宗昭陵献殿遗址出土,陶制,高1.5米,宽0.65米,重150公斤,是至今发现的最早一件鸱尾实物。
葡萄瑞兽纹方砖,大明宫银汉门遗址出土。
九格草叶花方砖,大明宫光范门遗址出土。
石刻力士,大明宫遗址出土。
文吏谒进图,1995年蒲城惠庄太子(唐睿宗李旦次子李成义)墓出土,第一人头戴武弁大冠,双手持笏,后三人头戴黑介帻。
石灯,1995年富平节愍太子(唐中宗李显三子李重俊)墓出土。
另外的一处博物馆就是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丹凤门遗址保存相对完整,而丹凤门则是仿唐门阙新建的。它曾是大明宫正门,其尺度、体量和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正对门楼的大道达176米宽,其他宫门一样,都采用夯土台与木梁架混合结构形式。
博物馆里有墩台和门道等遗迹,以及丹凤门遗址出土遗物的砖瓦、鸱尾、铁钉、石夯锤、碗罐盅等器物。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也是2014年的丝路遗产一部分,它比大明宫面积还大,更有让人走的很疲惫的局面。这2处遗址的设计理念一样,就是本该植树种草的地方,结果简单到一铺石子了事。阳光下的行走给人无奈的焦灼感,脚不舒服,心情也纷乱。
我只看了宫外道路、宫墙、南城濠、安西门等几处遗址,一如蜻蜓点水,就实在没有信心和感觉去看未央宫遗址了。作为大汉的皇宫,长乐宫、未央宫光这2宫就占去汉长安城内的一半面积,可想其壮观巍然了。但脚力不胜,留有遗憾,有机会再去西安,将其完整归看。
南城濠遗址位于南城墙外,其既是防御体系,也是城市的排水系统,一般南北宽40-50米,现仅宽8米。
安西门遗址,它是汉长安城12个城门中,南城墙靠西的一个城门,有东、中、西3个门道,宽度为6米,进深为20米。
门道两侧排列的石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