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山海经》之《阴山》(194)
(2024-11-09 22:17:17)
标签:
情感文化 |
山海经 中山经第五 《阴山》原文: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部分注释:
1.阴山:山名,一说可能指绵山,在今山西灵石县、沁源县交界处。
2.砺(lì):粗的磨刀石。
3.少水:水名,一说即今沁河。
4.雕棠:植物名,具体所指待考。一说疑是枸骨,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状四方形,开白色花,核果球形或椭圆形。
5.菽(shu):豆类的总称。
6.已:治愈。聋(lóng).
白话译文:
再向北三十五里是阴山,山中有很多粗磨刀石和有花纹的石头。少水发源于阴山,这一带有很多雕棠,它的叶子像榆树叶,呈方形,所结的果实像红豆,吃了以后可以治疗耳聋。
参照《山海经》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六不、邱木兮,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肚皮舞学创始人,肚皮舞理论家,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著作有《解密天珠》、《肚皮舞教材》《邱承彬诗集》,《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父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鲁网颂》等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前一篇:[转载]散文诗《自然颂》
后一篇:喜迁莺·《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