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邱承彬浅谈郭茂倩《乐府诗集》唐李白《横江词》六首(177)

(2024-01-12 12:56:48)
标签:

情感

文化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唐 李白《横江词》其一原文:

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部分注释:
1.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是长江下游的一个渡口。
2.侬(nóng):我,吴地(今江苏南部一带)人自称为“侬”。
3.一风三日:连刮三天大风。

白话译文:
人人都说横江好,但是我觉得横江地势险恶无比。
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唐 李白《横江词》其二原文: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部分注释:
1.海潮:倒灌进长江的海水。
2南去:从横江浦流往浔阳的水是西南向,所以说南去。
3.浔 xún 阳:今江西九江。
4.牛渚zh :山名,在安徽当涂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是唐代大江南北的重要渡口之一。
5.险马当:险过马当。马当,山名,在今江西彭泽东北,山形似马,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

白话译文:
倒灌进长江的海水从横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阳。
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唐 李白《横江词》其三原文: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部分注释:
1.西秦:即西方之秦,借指长安。阻西秦,指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
2.汉水:即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西南部,东南流经湖北至武汉入长江。
3.扬子津:古代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之一,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4.峭qiào帆人:指船夫。峭帆,高耸的船帆。

白话译文:
从横江向西望去,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汉江东边与扬子津相连。
江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唐 李白《横江词》其四原文: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部分注释:
1.浪打天门石壁开:汹涌的浪涛把天门山劈成两半。天门,山名,由东、西梁山组成。东梁山位于当涂西南方,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两山隔江相对如门,故称天门。
2.浙江:即钱塘江。钱塘江潮水汹涌,夏历八月十八更为猛烈。此指横江浦浪涛。

白话译文:
横江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唐 李白《横江词》其五原文: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部分注释:
1.横江馆:横江浦渡口的驿馆。
2.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吏。
3.海云生:指海上升起了云雾,这是大风雨的预兆。
4.郎: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这里是津吏对作者的称呼。
5.缘何事:到底为了什么事。

白话译文:
我在横江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乐府诗集 新乐府辞-唐 李白《横江词》其六原文: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部分注释:
1.月晕(yùn):环绕月亮周围的白色光带,是起风的预兆。
2.蹙(cù):迫促。东蹙,迫向东南。这句是说海鲸东向,百川倒流。
3.三山:山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三峰并列,故名。
4.公无渡河:乐府《瑟调曲》调名。据《古今注》记载:朝鲜水夫霍里子高早起撑船,见一白发狂夫横渡急流,其妻阻之不及,夫坠河死,妻弹箜篌(kong hóu)而唱:“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曲终,也投河而死。这里是借用乐府曲调名告诫人,横江水势湍急,勿轻易渡江。

白话译文: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本诗(六首)赏析: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来到了横江浦,面对白浪滔天的长江,他以夸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汹涌澎湃的长江天险图。这组诗汲取了民歌的格调,语言自然,形象动人。《横江词》六首,多写横江浦波高浪险的景象和行人被阻的心情。诗句自然流畅,感情朴实真率,深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参照郭茂倩《乐府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六不、邱木兮,藏名:扎西多吉,网名:神奇的天珠,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著作有《解密天珠》,《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父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鲁网颂》等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